單槍匹馬離間可汗大軍

武德七年八月一日,突厥頡利、突利二可汗率領的大軍開始猛攻原州(今寧夏固原市),並很快突破外圍防線,連營南下,直逼長安。與此同時,為了多方牽制唐軍,突厥又派出偏師分別攻擊忻州(今山西忻州市)、並州和綏州(今陜西綏德縣),其附庸國吐谷渾也出兵入寇鄯州(今青海樂都縣)。

形勢危急。

八月九日,長安宣布戒嚴。

此時,北上禦敵的唐軍也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困難。由於關中連日來天降暴雨、洪水泛濫,許多道路和橋梁被阻斷,加劇了行軍的難度,後方的糧草和補給又供應不上,致使原本就委靡不振的士氣越發消沉。

八月十二日,唐軍與突厥大軍在豳州的五隴阪(今陜西彬縣西南)正面遭遇。突厥軍隊迅速搶占有利地形列陣,唐軍將士大為震恐。李世民意識到一場惡戰已經在所難免,遂對李元吉說:“而今胡虜逼到眼前,不可示之以怯,當與之一戰,你能不能和我一起上陣?”

李元吉的嘴角滑過一絲冷笑:“胡虜兵勢如此強大,豈能輕率出戰?萬一失利,後悔都來不及!”

不出所料,齊王果然是一心作壁上觀來了。

大敵當前,副帥公然對主帥采取不合作的態度,這對原本渙散的軍心無疑又是一大打擊。史書沒有記載此次隨同出征的其他將領的情況,但我們根據唐軍此時面臨的不利局面,再結合李世民稍後出人意料的做法來看,其他將領的反應很可能和齊王一樣——有意無意地采取了消極避戰的立場。

此刻的李世民顯然在某種意義上被孤立了。

這個曾經對軍隊擁有絕對控制力的秦王、天策上將、十二衛大將軍,現在卻忽然變成了一個光杆司令。

連自己的部屬都無法支配,還打什麽仗?

外面的突厥大軍虎視眈眈,內部的局面又如此艱難,李世民該怎麽辦?

就在此刻,這個不按常理出牌的李世民再次做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舉動。他若無其事地對李元吉說:“既然你不敢出戰,那我就單獨前往,你就留在大營中觀戰吧。”

還沒等齊王反應過來,李世民已經率領僅有的百余名親兵朝敵陣飛馳而去。

來到突厥大軍前,李世民高聲向頡利可汗喊話:“可汗既與大唐和親,為何背棄盟約,深入我國?我是秦王,可汗如果認為自己能打,就出來和我單挑!如果要以眾淩寡,我就用這一百人和你拼了!”

頡利可汗頓時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這小子在玩什麽?居然只帶著百來個人出戰?而且居然用這種蹩腳的激將法逼我跟他單挑?他是不是早已埋設了伏兵,想引誘我往口袋裏鉆?

頡利可汗相信這其中必定有詐,於是按兵不動,笑而不答。

接下來,讓頡利更為驚奇的事情發生了。李世民居然帶著他的一百名騎兵又往前逼近了一程,而且派人跑到他的侄子突利小可汗陣前,唧唧歪歪地不知道說一些什麽。頡利可汗滿腹狐疑地拉長耳朵,終於聽了個大概——“你從前跟我盟誓,有難同當,有急相救,今乃引兵相攻,何無香火之情也!”

頡利可汗大驚失色。難道突利這小子早就跟李唐二皇子有一腿了?怪不得他這回屁顛屁顛地一定要隨我一同出征,原來是早有預謀,想趁兩軍交戰之際對我下黑手!好懸啊……還好自己遇事冷靜,剛才沒有一下子沖出去,否則後果將不堪設想。

思慮及此,頡利轉過頭去看突利,只見他默不作聲,一副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表情。

就在這時候,李世民再次逼近,正準備策馬跨過兩軍之間的河溝。頡利可汗立即派人去跟李世民傳話:“大王不必過河,我並無他意,只想與貴國重申前盟而已。”隨後傳令全軍,即刻收兵回營。

看著頡利可汗率大軍匆忙退去的身影,李世民長長地松了一口氣。

這回總算是忽悠過去了,可突厥大軍並未撤退,危險仍然存在。接下來該怎麽做?

李世民知道,急中生智的忽悠只能偶爾來一次,再來就不好使了。要讓突厥人退兵,必須在軍事上有所行動。即便沒有辦法與突厥大軍正面決戰,也要適當對他們施加壓力。同時讓李世民感到慶幸的是,這次成功的忽悠讓他抓住了突厥人的一個致命弱點,那就是頡利大可汗與突利小可汗之間的矛盾。

只要利用這個矛盾,軍事手段和謀略手段雙管齊下,進一步離間兩個可汗的關系,就能讓他們互相猜疑,最終迫使頡利可汗撤軍,不戰而屈人之兵。

這一刻,雖然連綿不絕的秋雨依舊籠罩在五隴阪的上空,可盤桓在李世民心頭多日的陰霾卻一掃而光。

李世民隨即召開了軍事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