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聰明人

但是韓復榘其實是個很有心計的人。在某些方面,他比宋哲元的頭腦都靈活。

“七七事變”前後,他曾派人去北平打探動靜。去的人用電話向他報告:秦德純表示,日本人願意談判,也不想擴大事態。

當時他就在電話裏笑了,並且斷定平津難保。

什麽願意談判,不過是日本人使出的緩兵之計罷了,依我看,他們不拿下北平是絕不肯善罷甘休的。到這個時候,宋哲元還心存僥幸和幻想,真是愚笨至極。

後來聽到蔣介石要進行南京保衛戰,他又笑了,這些南方人,他們以為南京能守得住嗎?

在韓復榘眼裏,宋哲元笨,蔣介石蠢,只有他最聰明。

可是他卻聰明得過了頭。

一開始他對抗戰還算是有所準備的,看到北平不保,他害怕包括濟南在內的山東也要重蹈覆轍,於是早早就催促日僑歸國,並且作出了像閻錫山那樣與日本人大打一場的架勢。

在華北以“宋閻韓”為主的三角勢力範圍中,韓復榘和山東也一直是日本“華北工作”突破的重點,所以韓復榘心裏在想什麽,私底下的小算盤打到哪個位置,日本人都有數得很。

他們故意向韓復榘透出風聲,說日本意不在山東——最多從你這裏經過一下,連長久駐留的想法都沒有。

韓復榘思前想後,權衡利弊,得出了一個新的結論,那就是避戰保魯。

漢奸是絕不能做的,但如果在此前提下,還可以保住自己的地盤和槍杆子,豈不兩全其美。

這個貌似聰明,其實腦子一團糨糊的家夥終於走出了第一個昏著。

蔣介石察覺到韓復榘對抗戰不太積極,曾找他到南京談話。

關於是否要抗戰到底,蔣介石說,我的意思,你應該完全明白的。

韓復榘卻裝傻充愣,回來後,便到處對別人說,我明白什麽,我什麽也不明白啊,我這趟出來,可謂是糊裏糊塗去南京,糊裏糊塗回濟南。

你們問我蔣介石有無抗戰決心,我告訴你們,丁點沒有!

直到戰火燃燒到了山東德州,韓復榘才猛醒過來。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他這個“第一聰明人”一般無二地上了日本人的當,避戰避戰,避到整個山東省都快要保不住了。

“七七事變”,宋哲元雖也有過猶豫仿徨,但那裏面還有一些不可為外人道的內部原因,而且後期在保衛平津,與日本人作戰方面是頗有決心和勇氣的。

可是韓復榘這時卻還一個勁兒在往後退,竟然指望著靠別人幫他保山東。

宋哲元在前面打,第六戰區司令長官馮玉祥命令韓復榘上去接應,韓復榘說什麽,他說我是五戰區的人,防區在魯東膠濟線一帶,津浦線上的宋哲元跟我搭什麽界,不去!

馮玉祥無法,只得轉報蔣介石,後者從南京連發電報,又騙又哄又嚇,韓復榘這才硬著頭皮,率魯軍進入津浦線。

韓復榘起初笑宋笑蔣,以為都不如他,29軍和中央軍似乎也不及魯軍,起初戰場的變化似乎也證明了這一點,他親率魯軍只一個反攻,就沖進了德州。

原來勝仗這麽好打,宋哲元輩真的是太沒用了。

可是還沒等韓復榘笑夠,日軍就一個反包圍,把魯軍給圍了起來。

好打?不過是先給你嘗個小甜頭罷了。

德州一戰,韓復榘差點被俘。

經此一劫,他總算明白了,原來這個世上,誰都不比誰差多少,一旁看著輕松,等到你自己上陣,未必就如人家。

在親眼目睹日本人確實如狼似虎,比傳說中還要兇猛之後,韓復榘連保住山東地盤的信心和勇氣都沒有了。

所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既然地盤保不住,那就保槍杆子吧。

內戰經驗告訴他,地盤與槍杆子都很重要,但倘若一定要有取有舍,則孰如舍地盤而取槍杆。

道理很簡單,沒了地盤,只要有槍在手,遲早還能獲得新的地盤,但假如無槍,地盤是肯定無保障的,遲早會被別人搶去,那就真正人財兩空,一無所有了。

最近的例子就是中原大戰。那一場大戰下來,還能保得人槍的,都能勉強爬上岸,打得一個不剩的,就只能喝著水,咕嘟咕嘟直接沉到水裏面去了。

韓復榘從避戰保魯一下子退到了避戰保魯軍。

他急著要跑路,但一時間又脫不了身,原因倒不是怕蔣介石或者李宗仁攔著,而是日本人不給他這個機會。

當時山東面臨的形勢是,日軍還沒有渡過黃河,也未從膠東沿海或青島登陸。

遲遲不渡黃河,不是因為魯軍擋在那裏過不來,而是雙方在談價碼。

出面談價的本來是華北老特務土肥原。土肥原當年縱橫華北,人脈十分深厚,在他提出的洽談名單上,不僅有韓復榘,還有石友三、萬福麟,甚至於商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