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良藥(第3/4頁)

然而事情說來也怪,南京失守之後,日軍並沒有馬上沿長江直取武漢,顯然,這與日本人開戰以來兵貴神速的作風是不符的。

國外有觀察家曾經指出,當時只要日軍立即向內地進兵,他們可能遇到的最大障礙,恐怕也只是叢山與丘陵。

毫無疑問,日本人在占領南京之後不繼續窮追其敵,是在關鍵時候下了一個大漏著。

之所以會“漏”,一方面是經過淞滬會戰和南京保衛戰,日軍本身也人困馬乏,需要休整;另一方面,他們在攻陷南京後所產生的樂觀麻痹心理無疑也起了作用,人一驕,動作和步伐自然就慢了下來。

在短時間內,日本統帥部的戰略部署開始轉向保守,大踏步前進也變成了細嚼慢咽。

不過歸根結底,時間是不能等人的,近衛對此猶有感觸。

自從讓陶德曼給中國政府帶去“靖和條件”之後,他一直在癡癡地等著回音。可是等啊等,轉眼半個月過去了,中方仍然毫無聲息,好像完全忘記了有這麽一碼子事。

最後兩天,近衛真有度日如年之感,他甚至疑心對方是不是日歷表出了問題。

事到如今,也不要管什麽矜持不矜持了。近衛把陶德曼請來,讓後者給中方再送一份擬好的最後通牒,其實就是提醒一下:喂,還有兩天啦!

無人作答。

直到1月15日下午4點,中國外交部才由陶德曼轉來了答復。

一看這份答復,近衛氣昏了頭。

在答復上,中方並沒有明確拒絕“靖和條件”,而是說這些條件的內容“過於廣泛”,我們都看得雲裏霧裏,能不能弄個更詳細和具體的解釋。

這樣還不具體,我一二三四五,已經列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難道你們連“承認偽滿”、“對日賠款”這幾個字都看不懂?

近衛就是再傻,也知道對方在使拖延戰術了。

好哇,死到臨頭,還跟我玩這一招。

近衛咬牙切齒,你不仁,我不義,既然你們沒有任何誠意,就不要怪我不客氣了。

立即停止談判,不談了!

不過在當天政府與軍方召開的聯絡會議上,近衛的主張還是遭到了反對,而反對者不是別人,正是參謀次長多田駿。

多田駿顧慮的,自然還是對蘇美備戰那档子“經國大業”。

雖然蔣介石的表現很調皮,但你不跟他談,又跟誰談,現在投入中國的兵力這麽多,實在有夠危險,所以還是得抓住時機繼續談,早談早超生。

近衛沒有出現在聯絡會議上,代表他意見的是外相廣田弘毅與陸相杉山元。這二位屬於“停止談判派”,而多田駿則是“繼續談判派”,兩派你來我往,各不相讓。

眾人的喉嚨大小,聲量高低,歷來都是要以軍隊的臉色為唯一標準的,前線軍隊就是日本的火車頭,“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本來參謀本部是陸軍的娘家,可是多田駿次長如此表現,哪還有一點娘家人的樣子。

現在能夠代表陸軍強硬立場的是杉山元,他才是強勢的一方,而多田駿則變成了理屈詞窮的弱者一方。

吵到臉紅耳赤之時,杉山元勁頭上來了,拍著桌子威脅說要內閣總辭職,大家都不幹了。

多田駿臉色煞白。

別別,順了你們還不行,意見我保留,聲明你們可以照發。

1月16日,即在收到中方答復的第二天,近衛召集禦前會議,並根據會議決定發表了一份聲明。

在聲明中,近衛氣呼呼的神情躍然紙上:即使攻陷南京之後,我們依然給了中國政府最後考慮的機會,可是這個政府居然不領情,還要策動抗戰,太可惡了。

所以,從今天起,我們將“不以國民政府作為對手”!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以後再不承認你是代表中國的政府了,當然也不會再和你搞什麽正式談判。

1月18日,日本召回駐華大使,中國也依例召回駐日大使,兩國外交關系自此完結。

嘩啦一聲,近衛把大門給緊緊關上了。這是一個讓他自己,包括日本軍政各界都後悔了很多年的決定,不過當時他們的那股勁頭和神情,就跟過去松岡洋右宣布退出國聯一樣。

也許還不能這樣打比方,松岡宣布退出國聯時,心裏多少還有些後怕和無奈,同時日本國內也有爭議之聲,但近衛發布的這篇聲明,你卻完全可以認為是一曲他們提前為自己奏響的勝利凱歌。

日本關上和談大門,讓國民黨內的很多人都驚慌失措,特別是以汪精衛為首的“低調俱樂部”,可是蔣介石卻並不這麽認為。

在日記中,他曾用不小的篇幅笑話自己的對手:打不過早點撤嘛,為什麽要不好意思,故意藏著掖著,那樣不難受嗎(“盍不早日覺悟,明言撤兵為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