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良藥

南京失守,蔣介石沒有把唐生智推出來做替罪羊,而是將責任攬到了自個兒身上,說自己作為全軍統帥,第一個有罪過,對不起國家,尤其對不起自己的良心。

直到一年之後,在南嶽軍事會議上,他仍然就南京失守的戰術問題作出了檢討,表示國家受到了巨大損失,實在對不起國家。

內心裏,蔣介石甚至對發起並擴大淞滬戰役都產生了懷疑,時常一個人喃喃自語:我的智能學識還是太欠缺了,我的忍心耐力還是不足,所以才會遭此困厄。

假如我更明智一點,或者再忍耐一下,不擴大戰役規模,可能不致有今日之敗,也不會損失如此之慘吧。

陷身這樣的危局之中,誰能助我,又有誰能真正為我籌策補過?

當被孤獨和無助深深困擾的時候,蔣介石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那些故人,其中,有幫他跳火坑維持華北前線的義兄黃郛,有幫他打造國防工事整訓德械部隊的朱培德,有幫他削藩並經營西南後方的楊永泰。

可是,在“七七事變”以前,這些人就都早早離去,再也不能幫他了。

可悲啊。

焦慮憂悶之下,蔣介石生病躺倒在床。

蔣哭,近衛就笑了。

他的笑,是那種放肆的笑,狂傲的笑,小人得志的笑。

當日軍兵臨南京城下時,他曾通過陶德曼要求與中國“調停議和”,蔣介石答應可以談,但並未明確同意日方條件,相反,還另外提了一個中方條件,那就是要取消“塘沽協定”。

近衛一看,氣壞了。他認為即將簽署的,應該是一份城下之盟,可蔣介石的架勢卻好像是日本被打敗了一樣。

南京一淪陷,近衛便立即按照偽滿的模式,在北平拼湊了一個“臨時政府”,這就等於招呼都不打一聲,直接為蔣介石的南京政府準備了一個替代品。

仿冒總是仿冒,做工再好,還是沒法跟正宗的相比,近衛也並沒天真到以為“臨時政府”能完全代替南京政府,他只是在給對手施加壓力罷了。

作為中國的四大城市,北方的北平、天津,南方的上海、南京,都已被我攻陷,你南京政府現在連實體的存在都成了問題,不降何待?

近衛現在對一個國家頗不滿意。這個國家就是德國。

其實從淞滬戰役到南京保衛戰,德國已經中斷了武器輸送,那些德國顧問也並未起到想象中那麽大的作用。但日本人並不這樣看,或者說,他們不願意這樣看。在他們眼裏,中國本來就不經打,應該一觸即潰才是,之所以能撐這麽長時間,讓他們損失這麽多兵將,都是德國顧問在暗中幫忙的結果。

德械是沒有了,但德國顧問還在中國,還在幫助中國人打仗,你們想這樣騎墻騎到哪一天?

要不幫我們日本,要不幫他們中國,你自己選一個吧。

這個題目可把希特勒給難壞了。眼看著中國必敗(或者說已敗),他那麽勢利的一個法西斯,怎麽可能幫中國呢?

他再派陶德曼去探日本人的口氣。

這樣吧,我再去幫你勸一勸,中國不是已經答應可以舉行直接談判了嗎?

一說起這個事,近衛嘿嘿冷笑數聲,談判行,但條件不一樣了。

原來的條件是一個月前的行情,那時候我們還未打下南京,如今打下了,倘若還是一個價碼,你說現實不現實?

當初蔣介石說要取消“塘沽協定”,這在近衛看來,完全是“戰敗者無禮之言辭”,你都敗了,還敢跟勝利者討價還價,是不是腦子缺氧了。

他隨手拎過一把算盤,三七二十一,四四一十六,撥拉出了新的“靖和條件”。

除原先要求外,又加了三條:

其一,正式承認偽滿。

其二,凡日軍所到地區均屬非武裝帶。

其三,中國對日賠款。

這些條件,蔣介石能答應嗎,一條都不可能答應!

別忘了,蔣介石也是一個革命者,國民黨當初就是以革命政黨的面目出現,才推翻滿清,打倒北洋的。

滿清崩潰,不光內政腐敗,更重要的還緣於其對外屢戰屢敗,不斷地簽不平等條約,不斷地賠大筆銀子,北洋倒台,同樣與屈辱地接受“二十一條”有不可分割的聯系。

如果蔣介石答應日方條件,那他還不如滿清和北洋呢。

近衛不了解這些嗎,作為一國首相,他豈有不曉之理,只是他認為南京既已攻下,名不副實的南京政府自然成了魚肉,他想割哪一塊就割哪一塊,想怎麽爽就怎麽爽,根本就不用去考慮對方的感受如何了。

12月26日,陶德曼給蔣介石帶來了日方條件。

對這些條件,近衛要求給予限期答復:1938年1月15日以前。在這以後,即使全部答應,也算作廢,讓你後悔都來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