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交困(第2/2頁)

雖然蔣介石已緊急發布遷都令,把政府遷至重慶,準備繼續與日本人打下去,但周圍氣氛發生的顯著變化,仍讓他備感傷心和失望。

同是一個朝廷之上,幾個月前,眾人無不慷慨陳詞,擼袖子的擼袖子,伸拳頭的伸拳頭,都嚷嚷著要好好地教訓一下小日本,所謂“低調俱樂部”,不是公開場合隨大溜,就是私底下成為被大夥譏笑的對象。

可是僅僅幾個月之後,隨著前方軍事一再失利,高調已幾乎完全被低調所湮沒。那個“俱樂部”就不用說了,文臣之中,從行政院副院長孔祥熙,到國民黨元老於右任、居正,都極度動搖,力主求和。

要說這些老派與文人組成的文官會膽小怯懦,倒也不是不可以預知的,問題是,現在就連武將也皆多“落魄望和”,甚至還有想投機取巧的。

獲悉陶德曼有意調停,孔祥熙一下蹦起來,認為這是天賜良機,絕不可失,建議蔣介石趕快趁勢“乘風轉舵”。

蔣介石是船老大,眼看大副、二副乃至水手們都是這樣一種情緒,心裏也很不得勁兒。在了解到日方的“議和條件”與之前沒有什麽不同後,他表示談是可以的,但日方條件絕不能作為最後通牒,而中方也不承認自己是戰敗者。

隱含的意思就是,你的條件我是否接受,還得具體看談判結果。

他特地強調,不管怎麽談,華北主權絕對不容喪失,也就是必須取消“塘沽協定”。

在寫給自己看的日記中,蔣介石記錄下了其真實用意:“為緩兵計,亦不得不如此耳!”

無奈對方並不中計,說是要談,然而日軍進逼南京的步伐未有絲毫減慢,而對日本人習性逐漸了如指掌的蔣介石同樣不敢有絲毫懈怠,雖然南京政府和大多數朝中要員早已遷至陪都重慶,但他本人一直親自在南京部署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