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決戰上海灘

 

1932年2月8日,野村乘坐旗艦“出雲”號到達上海。

跟一般人印象中日本人總是又矮又矬的印象不一樣。野村身材高大,儀表堂堂,而且臉上總是掛著笑,不笑不說話,不像那些陸軍軍官一個個滿臉橫肉,一看就是殺豬的出身。

這人確實見過點世面,因為他不光會指揮海軍,還涉足外交,曾出席巴黎和會,並做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美國大使館副武官。雖然官不大,卻混得有頭有臉,認識不少華府要人,連大名鼎鼎的羅斯福(就是那個瘸腿美國總統,時任海軍次長)都跟他有交情。

僅此一點,也可以看出為什麽海軍總是看不起陸軍。人家層次在那裏擺著,就是不當兵,也可以幹點別的(野村二戰後下崗再就業,曾被松下幸之助聘為企業經理),而你陸軍除了打仗還能幹些什麽?

博恭用野村來換鹽澤不是沒道理的。

中將和少將的區別,不光是軍銜,連眼界和閱歷都不一樣。

換句話說,野村比鹽澤更有腦子。

船還在海上的時候,他已經對上海戰局作了一個基本判斷。

蔡廷鍇和他的第十九路軍非等閑之輩,要搞定他們,海軍陸戰隊不行,久留米旅團也不行,只有靠後續的金澤第九師團等大部隊到來才有希望。

因此眼下只能采取守勢,待援兵到齊後再全力出擊,畢其功於一役。

應該說,野村的想法是好的,也顧全大局,很為陸軍著想。

在巡洋艦上,他向久留米旅團的旅團長下元熊彌少將發出了第一個電令:進攻吳淞,然後直接登陸。

那裏炮台已廢,守軍也不多,一個旅團上去肯定能解決問題。

更重要的是,攻克吳淞要塞,不僅可使來往日艦不用再擔驚受怕,而且還能為後續大部隊建立一個良好的登陸點。

吳淞南面就是淞滬鐵路,大兵一到,只要沿此打通鐵路線,包括第九師團在內的援兵,就可以通過鐵路源源不斷地運往上海市區。

先前野村讓佐世保陸戰隊進攻吳淞,就出於同一考慮,只是陸戰隊打仗實在太爛,使他的“錦囊妙計”根本就沒有實現的可能。

可是這陸軍能聽他的嗎,雖然只是一個臨時組建的步兵混成旅團。

我看懸。

憑什麽聽你的

 

如果我是一個日本人,可能會對日本海陸軍這種互不買賬的混亂狀況感到焦慮和痛心,但我是中國人,所以絕不會不開心,實話說了吧——還有點幸災樂禍。

苦大仇深的陸軍弟兄們,既然海軍如此不把你們當人,那就別聽他們的,跟他們幹到底。

事實證明,我一點沒有低估日本陸軍的覺悟。

因為下元少將就是這麽想的:憑什麽聽你的?

久留米旅團跟佐世保陸戰隊是前腳後腳,佐世保剛上岸,久留米也來了,而且登的都是同一個碼頭,即張華浜。

為什麽不依野村的命令,從吳淞登陸呢?

小小一個吳淞,陸軍少將志不在此。

按照野村的命令,必須拿下吳淞炮台,但下元覺得這個臨時上級蠢極了,還不是一般的蠢。

打吳淞炮台為的是什麽,還不是要進攻上海市區嗎?現在我們已經成功登陸,還理那個破炮台做甚。

會不會打仗啊你。

於是下元揮筆給野村起草報告。

你不是讓我進攻炮台嗎,對不起,我攻堅材料不足(不知道他需要什麽材料,難道是攻城的雲梯?)打不了。

隨後又給參謀本部發去一份電報。

對著他的娘家人,下元有一肚子的委屈和氣憤——那個叫野村的瞎指揮,亂彈琴,真是幹不下去了。

市區的情況那麽緊張,這廝不讓我們去支援,卻派我們打什麽吳淞炮台,這不是白白浪費時間和精力嗎?

參謀本部收到電文,覺得下元說得十分有理。

早就猜到海軍是個扶不起的阿鬥,果然。

參謀本部便向軍令部提出,部隊歸你指揮沒錯,可你得指揮正確才行,像這樣連作戰方向和重點都搞不清楚的糊塗決策,我們陸軍恕不能奉陪。

軍令部聽了心裏當然不服。可是現實比人強,上海要打開局面,只能靠陸軍幫忙。

博恭只得通知第三艦隊,要求野村改變原先的命令。

接到電報,野村愣住了。

下級竟然能改變上級的決策,究竟誰指揮誰啊?

我看還是你來指揮我吧——既然不打吳淞炮台,那你說,準備打哪裏。

下元很快就報來了自己的作戰方案。

分出一路監視吳淞炮台,主力則進攻上海市區附近的江灣,以與市內的陸戰隊形成內外呼應之勢。

在下元看來,這應該算是一份很“人性化”也很夠意思的方案,既照顧了彼此的面子,也能實現想達到的作戰效果。

沒想到野村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