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英雄的誕生(第5/16頁)

鐵路以東除了煙草地,就是高坡。要通過煙草地,視線容易受到遮蔽,不利於發揮日軍的火力優勢。至於高坡,居高臨下,那更是防守方占便宜。

大隊長權衡了一會兒,還是決定從正面突破。但是中隊做不成的事,換了大隊,一樣白搭。冒險沖上去的人,基本上就沒有回得來的。

日軍作戰,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步炮協同。然而江橋抗戰打響後,濱本原來預想的炮火掩護作用並沒有能夠發揮出來。

馬占山說我退十五裏,那是有講的。

濱本聯隊使用的是“三八式”野炮,射距也不短,可是隔著一條江,再加個十六裏的距離,就算踮起雙腳,再踩張凳子也很難夠得著。

過江重新構築陣地吧,橋又沒完全修好,只能走人,火炮和拉火炮的馬匹都沒法過去,如果硬要過,就只能掉下去祭江神了。

炮兵急得直跺腳,可就是幫不著步兵一點忙。

大隊長很著急。

黑龍江的冬天,白天短,晚上長,沒一會兒天就黑下來了。可他還沒完成任務,連大興車站的邊都沒摸著,怎麽跟濱本交代呢。

突然想到了,晚上不更好嗎,還多一層保護,完全可以借此避開對方火力,從側面搞偷襲。

真是妙極了,大隊長越想越興奮。他馬上指揮部隊,準備悄悄地從鐵路以東的煙草地附近繞過去。

可是他想到的,馬占山也早就想到了,後者在煙草地裏埋伏了一個連。

一個連能有多大威力?

這可不是普通的步兵連,而是一個火力超猛的機槍連。

繞襲的日軍大隊中也有一個機槍中隊(相當於中方的機槍連),可仍然跟它沒法比。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一個連一百多號人,幾乎是人手一挺捷克式輕機槍。

黑夜中,忽然從煙草地裏飛出無數火舌,日軍光注意前面的高坡,沒想到旁邊還藏著伏兵,本來要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現在卻首先報應到了自己頭上。

步兵幹不過機槍,自己的機槍連又不是對手,只得狼狽退回南岸。

一個白天,一個晚上,馬占山部隊火力之猛,完全超出了日軍的想象和估計。當他們判斷出對方可能擁有相當數量的捷克式輕機槍時,不由大驚失色。

濱本在聽取匯報後的第一反應就是,這一定是蘇聯人送的武器。

在此之前,日軍曾得到情報,說馬占山在離開黑河前曾與蘇聯方面有過接觸,後者為了支持抗日送了不少軍火。

然而事實上,這些秘密武器並不是蘇聯人送的,而是江省參謀長謝珂無意中淘寶淘來的。

馬占山還沒來上任的時候,謝珂一邊備戰,一邊四處尋寶。

省城的文武官員,你要讓他們顯擺寶貝,那是一捧一大摞,而且個個是覓寶識寶的行家。在這方面,公子哥萬國賓就不弱他人。

不過他們的寶貝是名人字畫、古玩瓷器,而謝珂需要的寶貝卻是槍支彈藥。

前面已經烽火四起,高官們還是抱著他們的寶貝不放,就是不願拿出來給前線官兵發槍發餉。

不過退一步講,就算他們願意掏腰包,兵荒馬亂的,這槍一時也沒處買去。

謝珂沒辦法,只好讓軍備修械所想想辦法,看能不能自己加班造點機槍出來。

名為修械所,當然主要專長不是造槍,更沒有造過機槍。

大家都懷疑這位謝參謀長是不是急糊塗了。

但既然參謀長發了話,有了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技師們只好先商量,看到底怎麽辦。

有人便提出來,不會發明,難道還不會模仿,去找一把槍來照葫蘆畫瓢不就行了。

為了讓山寨版產品更像那麽回事,必須得找一個最新正版出來做樣品。

他們打聽到,以前老長官萬福麟從老外那裏買過一批捷克式機槍,一直放在倉庫裏。

修械所便打了一份報告,要求從中借一挺出來作試驗。

報告遞上去後,萬國賓見是軍備修械所要用,而且只借一挺,就畫圈同意了。

機槍送到修械所,立即被大卸八塊,拆成了零件。

結果非常令人失望。

眾人折騰了半天,槍還是仿制不了。原因是這些被逼上梁山的修槍師傅想得太簡單了。

捷克式輕機槍如果這麽容易被仿造,那捷克人早就去喝西北風了。

為什麽叫捷克式?因為人家捷克是在國際上申請過專利號的,只此一家,別無分店。

你別看捷克現在不聲不響,當年可是排在英美之後的世界第三工業大國。主打產品不是別的,就是軍火。產品質量個個有信譽保證,非常符合戰爭潮流。

諸多好東西中,最拉風的就數這種斯捷潘工廠出產的捷克式機槍,全世界都知道:好機槍,捷克造。

在後來的中日戰爭中,中國兵用捷克式機槍曾有過多次打穿日本坦克的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