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誰主沉浮(第4/23頁)

“神仙府”裏到底在嘀咕些什麽,周圍的諸侯都想知道,那些力量微弱的諸侯尤其關心,他們的駐渝代表也影影綽綽地通過劉從雲進行打探。

劉從雲並不隱瞞:“就討論你們的事呢。”

這話聽得讓人心驚肉跳,討論什麽,又是怎麽打我們?

劉從雲正色:“胡扯什麽呢,我們聊的,都是如何幫助和扶持你們。”

據劉從雲說,他和劉湘已經商定,今後要對川中諸侯實行忍讓維系,從此“政治上一致行動,經濟上予以支持”。

諸侯們如聞福音,也如釋重負。

劉文輝那瘋狂的鐵血兼並已經讓這些“弱小國邦”患上了恐懼症。雖然還不知道誰是要被兼並的下一個目標,但想來輪到自己不過是早晚的事,而且這種憋著心思讓你猜的短暫寧靜,其實更為可怕,成天做噩夢啊。

劉湘也要統一,但相比於劉文輝,還是給大家留下了一口飯吃,太意外,也太欣慰了。怕劉湘嘴上一套,背後一套,諸侯們一旦餉彈出現困難,或者沿長江西運的物資在萬縣被扣,就試探著走劉從雲的門路,請他在劉湘面前說情。

神仙果然靈驗,除非你不去求不去說,否則願望大多可以得到滿足。這樣一來,劉從雲更神了,幾乎成為有求必應的活菩薩,一般諸侯皆以能投於劉神仙門下,入道拜師為榮。

這當然又是一次成功的搭档演出,表面風光的是作為演員的劉從雲,幕後賺到盆滿缽滿的是作為老板的劉湘。自打出“群雄並存,有德者王”的招牌後,連李家鈺那樣的新派掌門也來投奔他了。

李家鈺雖經楊森允許,得以駐軍營山,但李部有三萬余眾,營山只是一座窮縣,哪裏養得起如此多的“食客”。

無奈之下,李家鈺只得派代表向劉湘輸誠,表示願歸入麾下,聽其指揮。

作出這個決定,李家鈺實在是走投無路,萬不得已。他是“下川東之戰”的發起者之一,如今落魄成了叫花子,劉湘完全可以落井下石、趁機報復——要麽羞辱一頓,拒之門外,要麽編遣隊伍,實行“不並之並”。

他想錯了,劉湘非常大度。見李家鈺窮極來奔,當即接受,並慷慨承諾,今後將由他負責每月供給軍餉。

李家鈺頓解燃眉之急,可謂是絕處逢生,對劉湘的感激之情難以言表,從此逢人就說:“我的軍隊能生存下來,全仰甫公(對劉湘尊稱)之德。”

劉湘當然也很合算。李家鈺是一員能打硬仗的戰將,仿佛當年的馬超,有他投效和助陣,必然如虎添翼,而劉湘所要付出的代價,不過是一筆軍餉,有什麽劃不來的。

李家鈺的投奔,對川中諸侯的集體轉向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劉湘的聲勢越來越大,加上本身力量的增強,他開始可以對劉文輝說不了。

蔣唐戰爭時,劉文輝曾發出反蔣的“東、冬”兩電,那時劉湘自己雖走了另外一條路線,但從始至終未發一言。到中原大戰,劉文輝又在未告知劉湘的前提下,聯合鄧錫侯、田頌堯發出了“魚電”。這次劉湘就再也按捺不住,拍桌子掀板凳地朝劉文輝發火,說他這是在給四川制造災禍,陷害他本人,是可忍孰不可忍。

劉湘的憤慨和疑懼完全可以理解,他認為劉文輝不是向外發展,而是在內外勾結,想想看,倘若馮、閻獲勝,豈不是把他給夾在了下川東?到時劉文輝和馮、閻想怎麽解決就可以怎麽解決,他的存身之處和政治生命也將一道完結。

還好,早在“魚電”拍發之前,蔣介石就已說服張學良舉兵入關,所以馮、閻失敗早成定局,不過劉文輝自己還懵懵懂懂罷了,同時,兩次誤判,也使他與蔣介石的關系走到了不可挽救的邊緣。相反,劉湘卻因蔣桂戰爭時助蔣,且兩次都未有異動,而受到了蔣介石的進一步倚重和青睞。

曾擴情再次入川,雖然他在任何場合下都避免談及“魚電”,當著劉文輝的面也表示了慰問和期許之意,但這不過是怕把劉文輝給逼上極端。私下裏他的使命之一,就是扶助劉湘,使之成為安定四川的重心,以免再出現類似“魚電”的事件。

外有蔣氏倚重,內有諸侯歸心,劉湘下決心跟劉文輝對著幹,不過在此之前,他先要問計於劉從雲,為的就是聽一聽老天爺怎麽說。

劉從雲經過占蔔,得出的結論是:“一林不藏二虎,一川不容二流(川指四川,劉與流諧音)。”

封建迷信也有它的一套理論,並非完全胡謅。川軍有五行之說,鄧錫侯的錫字從金,楊森的森字從木,劉湘的湘字從水,劉文輝的輝字偏旁可假借為火,田頌堯的堯字從土,也就是“金木水火土”。

劉從雲對劉湘說,水能克火,你注定要擊敗劉文輝,這是不可違背的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