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誰主沉浮(第3/23頁)

跟劉湘“結義”,想不引起周圍人嫉妒也不可能。眾人背後評論說,潘文華人稱潘鷂子,打仗有勇有謀,說他有點美髯公的樣子,勉強還說得過去。那唐式遵綽號二瘟,性格蔫裏巴唧,怎麽也沒法跟猛張飛掛上鉤,把他列入“關張”,真是亂點鴛鴦譜。

可是看客並不能代替劉湘本人的心思,他所需要的“桃園兄弟”,不光是要猛,最主要的還得“忠”——對他本人“忠”。在這一點上,性格溫吞的“白面張飛”唐式遵絕對夠格。

桃園兄弟一共三個,剩下來是“趙雲”。

本來最適合扮演這個角色的應該是王陵基。王陵基在指揮“下川東之戰”時表現出眾,事後劉湘即派他獨立鎮守萬縣,以他的資歷和戰功,縱使混不上“趙雲”,也應該可以弄個“黃忠”當當。

問題是老王太把自己當回事了。

劉湘部下的將領個個都拜劉從雲為師,王陵基名義上也入了山門,劉從雲還特地賜給他一個法號“玉豹”,可王陵基卻表現倨傲,愣是不願意給劉從雲磕頭。於是,外界便有傳言,說王陵基如此,是因為他覺得自己也是劉湘的老師,應該與劉神仙平起平坐。

其實王陵基還真不是為了和劉從雲爭風吃醋。

如果說“下川東之戰”前,劉湘及其部下,或多或少對劉從雲在軍中的作用尚有疑惑,那一戰之後的感受,就只有用三國演義中關羽和張飛的話來概括了:“孔明真英傑也。”

劉從雲回重慶要經過萬縣,劉湘讓王陵基好好款待。王陵基超出規格,對劉從雲予以“特殊款待”,還請對方給他扶乩,簡直把劉從雲當成了個活神仙。

扶乩也是一種占蔔,如果沒有相關信息可供占蔔者參考,很大程度上只能靠巧合概率。劉從雲給劉湘扶乩,事關軍政要務,當然要慎之又慎,有時還得兩人商量著辦,為的就是可以瞞天過海,蒙住他人。相比之下,對王陵基這樣的部將自然沒那麽盡心盡力。結果是,過了段時間,王陵基發現劉從雲的扶乩好像並不靈驗。

什麽神仙,不過如此,王陵基起了懷疑,他懷疑劉神仙不夠“神”。

正好萬縣來了個跑江湖的,這廝姓王,與王陵基攀上家門,也自稱神仙。“王神仙”更能吹,不僅說他能煉丹,有點石成金之術,還說會劍術——不是普通劍術,是飛劍術,可於百步之外取人首級。

不知道王陵基是不是愛看民國年間的武俠小說,反正這種神仙兼劍俠的傳奇身份,讓他十分著迷,自此便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炷香,把“王神仙”供奉在了自己的公館裏。

王陵基既然供了“王神仙”,就不會再拜劉神仙。劉從雲得知內情後十分不滿,平時與王陵基難以相容,他常對劉湘說,王陵基腦後生有反骨,所以才會目無長官,言外之意,王陵基不僅不是什麽趙雲、黃忠,而且極可能是第二個魏延。

劉湘雖然肉眼凡胎,看不出靈官身上哪根骨頭是“反骨”,但他卻有另外一個視角,那就是王陵基自鎮守萬縣後,確實有些不同以往,甚至偷偷擴充軍隊,因此已有人送了“萬縣王”或“川東王”稱號過來。

對於“主公”來說,這些毫無疑問都是犯忌之舉。劉湘早就有了想法,只是深沉未露而已,魏延之說正中下懷。

從軍校課堂裏走出來的王老師過於較真了,他沒搞清楚一點,神鬼之道的降臨人間,原本不過是世人用來對付世人的技術方法,迷戀“本家神仙”的下場,讓他在劉湘面前徹底失寵。

王陵基既不再予以考慮,劉從雲就把“趙雲”的位置給了王纘緒。平時在“神仙府”裏召開秘密會議的,除了劉從雲和“桃園三兄弟”,有時王纘緒也被允許參加,相當於劉湘陣營的核心團隊。

團隊的熱門話題,當然離不開如何對付劉文輝。

在四個半團隊成員(王纘緒姑且算半個)裏面,劉從雲專注於詭道之術,潘、唐、王只是遵命行事,最後還得劉湘自己拿主意。

劉文輝智勇兼備,軍政雙修,看起來似乎無懈可擊,但這個世界上從來不存在真正刀槍不入的人。即便是古希臘神話中被尊為戰神的阿喀琉斯,不也有脆弱的“阿喀琉斯之踵”嗎?

劉湘一直在對劉文輝進行觀察,他得出的結論是:劉文輝的確太優秀了,但太優秀恰恰是那個致命的腳後跟!

這不是什麽新發現,而是古往今來的經驗之談。西方的諺語叫做“知的多,老得快”,東方稱為“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劉湘能夠拿出來戰勝劉文輝的法寶,仍然是他的“厚”。

具體方略為反其道而行之,即劉文輝進,他就退;劉文輝硬,他就軟。比如,劉文輝對外要“控制西南,逐鹿中原”,劉湘便退到“統一四川,閉關自守”,劉文輝對內要“各個擊破,唯我獨尊”,劉湘則遵循“群雄並存,有德者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