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激戰(第3/6頁)

楊秀清談了長沙的真實情況。羅繞典進入長沙後,每天只把一些年輕人邀在一起,舉行辯論之類的會議。他本人就喜歡講演,一到長沙,那裏就出現了一個整天喋喋不休的集團。他大概也十分高興充當這集團的首領。

長沙沒有軍隊,只有能言善辯之徒,這不正是突然襲擊的好機會嗎!

“幹它一下吧!”蕭朝貴興奮道。

七月十二日(陽歷八月二十六日),西王蕭朝貴從郴州出發,突襲長沙。這是占領郴州後的第九天,可見行軍之迅速。當地造反軍在前領路,太平軍首先奔赴永興,殺了知縣溫德宣。因為是突襲,沒有動員大批軍隊。總制(太平軍官職名稱)李開芳和侍衛林鳳祥兩名軍官跟隨西王,兵力只有兩千。

若從永興沿來水向北就是衡州。太平軍方面了解到,衡州駐有總督和清軍主力,因此避開這條路線,向東北方前進,占領安仁縣,控制茶陵州。這一帶是天地會勢力強大的地方,有數千會黨參加了太平軍。太平軍在行軍過程中不斷增加兵力。他們繼續北上,占領醴陵。醴陵當時已是產陶瓷的著名城市。他們的目的是奔赴長沙,占領土地只是取得進軍的踏腳板。第二天,太平軍毫不吝惜地離開醴陵。這是從郴州出發以來的第十三天。同日,曾國藩在安徽小池得知母親去世的消息。太平軍一到這裏,對長沙的情況就了解得很清楚了。長沙城外,南郊的民房還在。為防備敵軍進攻,拆除城外民房,不給敵軍留下進攻據點,這是常識。可是,長沙沒有這麽做。

羅繞典舉行了一整天的討論會,大家議論紛紛企業得不出結論。在是否拆除城外民房問題上,居民肯定是反對的。既然有人反對,民房就不能拆。真正的巡撫還沒到任,駱秉章被革職留任,和羅繞典是同級,自然不能隨意對其所作所為發表意見。有時,領導多了,反而誤事。

就增補和加固城墻的事宜,這和拆除民房不同,沒有人因此受損失,所以無人反對。長沙城已損壞得相當厲害,有些地方根本不能應付實際戰爭。駱秉章認真地增補和加固了城墻。

有一天,衡州程總督送來一封信。信中說:

聽說在增補和加固城墻,對此我並不反對。不過,聽說給參加工程的夫役增發兩成的工錢,不知這是否屬實?現在非常時期,夫役可以征用。對於用增發工錢來募集夫役,本官概不負責。這一點希能了解……

“又來那一套!”駱秉章苦笑。他對衡州總督程矞采的做法了如指掌。

總督最擔心的是朝廷的會計檢查。如果財會工作找不出漏洞,控制了支出,長官就不會出問題。他對公款確實是廉潔、嚴格的。他的緊縮財政過去曾獲得朝廷好評,當時虛報支出已成為家常便飯,而他並沒有這樣做。總督之所以反對用增發工錢來募集夫役,是因為害怕將來檢查會計時,被人懷疑虛報支出,他不過是為了保全自己。

長沙是不可能強制征用民夫的。城內已有不少人準備做太平軍的內應,他們正等待著居民發出不滿的呼聲。強制征用民夫等於是給他們一個好機會。總督對這一點也是了解的。但他還送來了那封信,其目的不過是為了保留將來檢查會計時的資料。

他身為湖廣總督,若長沙失守,他應負嚴重責任。長沙必須要讓部下堅守,他不但不反對增補和加固城墻,而且大大贊成。不增發工錢就募集不起來夫役,這一點他也了解。他並不反對長沙當地負責人的這一做法,他甚至想:“要募集更多夫役!”但是,將來會進行會計檢查,一旦增發工錢成了問題,他必須要辯解:“下官曾反對過這種做法。緊急時期,這也是迫不得已!”他給駱秉章寫那封信,就是為了給他的“反對”造個證據。

永興、茶陵等湖南東部城市失陷的消息,很快傳到衡州。

“啊,原來是從東邊繞過去攻打長沙!”程矞采松了口氣。當然,他在部下面前並沒有露出這種表情。

從郴州北上進攻長沙,最短路程是經與淶水水路相連的衡州。如獲悉太平軍北上的消息,總督就準備借口:“我必須去長沙保衛省會!”先逃進長沙,然後在那裏借口:“必須要看到湖廣大局!”然後跑到武昌去避難。湖廣總督常駐城市規定是武昌,他這麽說讓人聽起來也不會認為太牽強附會。如太平軍攻打到武昌,那就只好裝病了。為了留下一個伏筆,他現在不時做出捂胸、按胃、歪腦袋等樣子給大家看。

太平軍雖北上,但已看出它是從東邊迂回。攻打長沙,但不經衡州。

“發賊打算從東邊攻打長沙,大人不去保衛省會嗎?”幕僚問道。

“蠢材!”總督不覺大罵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