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征討高麗(第6/9頁)

更要命的是,計劃到達安市的唐軍總共只有十萬(六萬陸軍、四萬水軍)。而最先靠近安市的卻只有唐太宗親自率領的五萬陸軍,李世績率領的一萬騎兵還在支援其他唐軍攻城,張亮率領的四萬水軍還在路途中,更不要說,到達安市的五萬陸軍還並不能全部上戰場,還需要留下一部分做後勤。

攻打安市城,唐太宗計劃的是先包圍,然後四面夾擊,這麽算下來,唐軍的兵力部署太分散,根本無法打合圍。

唐軍的兵力不到高麗軍兵力的五分之一,還要面對在敵人的地盤上作戰,情況危急而兇險。好在接連打的幾場勝仗,讓唐軍把兵力懸殊以及各種兇險都拋在了腦後。

“之前那幾座城,攻打前不是都是劣勢盡顯嗎?最後還不都拿下了?”唐軍從將領到士兵,都有這種想法。

然而,這次沒等他們到達安市城,便遇到了高延壽率領的高麗軍。

高延壽率領的高麗軍,就是來截唐太宗率領的唐軍的。

原來,為了不讓安市城也落入唐軍手裏,蓋蘇文令高延壽和高惠貞阻擋唐軍前行的步伐,讓他們成為唐軍進入安市城的兩道屏障。也就是說,唐軍若想去安市城呢?那就先過了他們這兩關再說吧!

雖然如此,唐太宗還是很自信,他對身邊將領說:“朕覺得高延壽無非有三種策略:要麽以安市城為堡壘,率兵到最前沿,依靠險惡地形阻止我們,再加上有城內的糧食做後盾,甚至看準時機讓騎兵搶奪我們的兵馬,在我們無法破除他這道屏障時,我們被逼無奈就會退兵,可退兵又有泥沼地等著我們……總之,就是困死我們。當然,這是上策;要麽,他們會和城中的軍民一起連夜逃跑,這是中策;要麽就自不量力,與我們硬拼,自然這是下策。”

唐太宗分析得頭頭是道,似乎高延壽的作戰計劃,全在他的預料之中,最後還冷笑著說了一句:“看著吧,他們一定會出下策,然後在我們眼皮底下做我們的俘虜。”

眾將士一聽,全都哈哈大笑,他們覺得,有皇上坐鎮,他們此次進攻安市城,簡直就是手到擒來。因而,雖然是在高麗地盤上作戰,也將面臨打野戰,可唐軍依然充滿信心。

高延壽率領的高麗軍呢,也是信心滿滿。對於高麗幾座城池的輕易失守,高延壽和他的高麗軍都覺得只是唐軍沒遇到他們。因而,對於不管從兵力上,抑或地勢上都占絕對優勢的他們,認為活捉唐朝皇上,把失去的城池奪回來並不難。

然而,在高麗將士們紛紛要求主動攻打唐軍,活捉唐朝皇上時,高麗軍中一位難得的明白人高正義卻對此持不同意見,他對高延壽說:“唐朝皇上在還是秦王的時候便率軍鏟平各路豪傑;坐上皇位後,他又使四方臣服,這樣的人是天降天人,如今他率領唐軍來攻打我們,我們千萬不能硬來,臣以為不妨按兵不動,然後派奇兵截斷他們的糧道,到時候他們的糧草用盡了,想打我們又打不了,想回去也無路可走,我們就可以不戰而勝了。”

這位高正義的策略倒真像唐太宗所說的高麗軍的上策,只可惜自信的高延壽根本不聽高正義的。

“你怎麽能長別人志氣滅自家威風?”高延壽不滿道,“如今不管他們從兵力上還是地勢上都處於劣勢,此時不出擊又等待何時?”

高延壽的決定,正是唐太宗想看到的,也就是唐太宗所猜測的,高麗軍的下策。

在李世績率領的一萬騎兵和唐太宗匯合後,唐太宗決定不等高延壽主動出擊,逼他出擊了。因此,他開始實施他的第一步:誘敵深入。他要讓高麗軍率先出擊。於是,唐太宗令左衛大將軍阿史那率領千余突厥兵前去迎戰,然後故作不敵往後撤。

高麗軍果然上當,他們不停追擊,追到了離安市城8裏遠的六山(今遼寧海城東南)列陣。

那裏有唐太宗和唐軍大部隊等著。

唐太宗和長孫無忌率領數百唐軍將士站在高崗上,看著綿延40余裏布陣的高麗軍,臉上露出了笑容。

“陛下,此時高麗軍的全都兵力都投入到了安市,都城平壤防守空虛,不如讓末將率精兵5000直取平壤如何?”江夏王李道宗說。

唐太宗想了想卻搖了搖頭。他覺得在兵力上,唐軍本就與高麗軍相差很大,如果又分出5000精兵強去平壤,安市這邊的唐軍面對高麗軍可就沒有絲毫回擊之力了,風險太大。他覺得還是傾盡全力,拿下安市再說。

既然高麗軍已被他誘出,那他就要按他的步驟來,他開始實施第二步:誘高麗軍出擊。這個誘敵出擊的任務就交給了李世績率領的一萬五千步兵,讓他們在西嶺布陣。

第三步,打突擊戰。長孫無忌率精兵一萬,埋伏在北峽谷處,在敵人出擊時,從敵後進攻;第四步則是唐太宗親率4000步兵和騎兵上北山,堵高麗軍的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