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逆才”魏征(第2/7頁)

貞觀六年(公元632年),唐太宗將他與長孫皇後所生的女兒——長樂公主許配給了長孫無忌的兒子長孫沖。

長樂公主李麗質不管是從長相上還是性格上,像極了長孫皇後,很得唐太宗和長孫皇後的憐愛。

皇帝嫁愛女,且要嫁給的人家是吏部尚書長孫無忌的兒子,長孫無忌又是長孫皇後的哥哥,唐太宗的發小……可以想象,這樣的聯姻不引起重視都不可能。

唐太宗也決定一改節儉,大為操辦。為此,他對眾臣說:“長樂公主是皇後所生,朕和皇後都很鐘愛。近日將要出嫁,在禮數上一定要有所增加才是。”

原本皇帝嫁女都是普天同慶的事,如今皇上還親自在眾臣面前提出,自己這個女兒的出嫁一定不能像以前一樣簡單樸素,眾臣當然極力附和,都說“陛下所愛,欲少加之。”更有愛拍馬屁者還提出,長樂公主的嫁妝,一定要雙倍於永嘉公主(李世民的妹妹)才是。

這種說法,按理說也無可厚非,如今正值大唐盛世,又是皇上的掌上明珠出嫁,如此大喜事,自然要比以往任何一場婚禮都要隆重才對。

唐太宗聽眾臣這麽說,滿意地點點頭,正要宣布退朝,魏征突然上前一步說:“陛下,臣以為,長樂公主的嫁妝,一定不能比永嘉公主的多。皇上在這件事上,不能有所偏向,一定要一視同仁。陛下只有給長樂公主的嫁妝和永嘉公主的一樣多,才能彰顯公平。”

唐太宗那剛剛還微笑的臉,瞬間就垮下來了,可又不好當場發作,只得說:“眾愛卿是不是也和魏大人的想法一樣啊?”

“陛下!魏大人的話,臣絕不贊成。”蕭瑀早就看魏征不順眼了,如今見連皇家私事都要摻和,他實在忍不住了,大聲說。

“蕭愛卿,你又有什麽不同看法?”唐太宗雖然面無表情,但心裏還是高興的。

如果是其他事情,唐太宗一定會阻止蕭瑀說下去,因他知這二位是死對頭,都不是善茬,爭起來一定會沒完沒了。可今天,他決定讓他們爭,他要從這二人的爭論裏,看看其他大臣的反應,看看還有多少大臣認同魏征的觀點。

“陛下!臣覺得魏大人是在吹毛求疵,仗著他諫議大夫的身份,什麽事都要反對。”蕭瑀說完,將臉轉向魏征,“魏大人,你怎麽能將長樂公主的出嫁和永嘉公主的出嫁相比較呢?永嘉公主出嫁時,正值百業待興,嫁妝少是可以理解的,可現在是大唐盛世,國力強盛,長樂公主出嫁,怎麽能還像以前那麽寒酸?”

其實他更想說的是,長樂公主是皇帝的女兒,而永嘉公主只是皇帝的妹妹,就這二人的身份來,出嫁也不能用同一標準。

唐太宗那嚴肅的臉上,漸漸浮現出了笑容。沒錯,如今是盛世,盛世自然有盛世的做法。不過,笑容並沒有在他的臉上停留多長時間,很快就被魏征接下來的話逼回去了。

“陛下!臣以為,不管是盛世還是百業待興之時,長樂公主的嫁妝都不能多過永嘉公主,如果多了,於情於理都不合適。何況,一個是陛下的女兒,一個是陛下的妹妹,陛下對她們,怎麽可以一個近,一個遠呢?”

唐太宗心裏那個氣啊,眼看就要爆發出來,可還是竭力忍著。怎麽辦?自己若堅持對女兒長樂公主的婚禮大操大辦,自己便有了親女兒,遠妹妹的嫌疑,這與他成為百姓和大臣稱頌的“明君”不符啊。可若真要依了魏征的說法,他又心不甘,情不願。於是,他再次把問題拋給群臣。

“眾愛卿怎麽看?”唐太宗問,依然裝出面無表情的樣子。他希望群臣全都來駁斥魏征,直到駁斥得魏征無話可說。

“陛下!臣以為魏大人說得有道理!”諫議大夫張玄素站了出來說。

“陛下!臣以為蕭大人說得有道理!”中書侍郎顏師古站在了蕭瑀的一邊。

……

唐太宗越發氣了,他冷眼看著群臣,很多臣子都只是在竊竊私語。長孫無忌和高士廉沒有說話,唐太宗知道,他們不便開口。可那房玄齡、李靖等人也默不作聲,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就讓他很生氣。他知道,這幾個老滑頭,在心裏一定是支持魏征的,但又知道自己想法,也便用沉默作答。

“眾愛卿都不要爭了!”唐太宗壓制著怒火,盡量讓自己心平氣和起來,“兩位愛卿說得都有道理,朕覺得,魏大人的諫言很好!兩位公主都是朕的至親,不可誰近誰遠,長樂公主出嫁的事,就按魏大人說的辦吧!退朝!”

唐太宗是憤然離殿的,他窩著一肚子的火,徑直去了立政殿。

這股火,他不知向誰發,內心的不滿也不知道向誰訴說好,只能去立政殿了。長孫皇後見唐太宗一臉怒容,便知道一定是上朝時發生什麽事了,不待她問,唐太宗便將朝堂上發生的事一股腦地說給了長孫皇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