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楊文幹事件(第2/22頁)

也就是說,三兄弟不是不想打,是沒那麽多的兵力來打。

不過,即便大的戰爭不會發生,可為了爭奪儲君位,不能用武力解決,就文鬥,鬥智慧、鬥心計……

這方面,李世民似乎又比李建成更擅長,於是便有了楊文幹事件。

第五十七節 避暑仁智宮

(1)

公元624年7月(武德七年六月),整個長安似乎都被放在了蒸籠裏,酷熱難耐。唐高祖李淵在皇宮裏也受不了了,帶著幾位心腹重臣,以及寵妃張婕妤、尹德妃去剛剛修建好的仁智宮避暑。同時,他不忘讓秦王李世民和齊王李元吉隨駕出行,而只留太子李建成在宮裏監國。

李淵的此種做法自有他的用意。但這引起了宮裏朝官的議論,更讓東宮、秦王府和齊王府的人猜測開來,莫非皇上有了退位的想法?

不管皇上有沒有退位想法,從皇上的這種舉動來看,太子的儲君位在皇上心裏非常牢固是肯定的。

這當然有人歡喜有人憂。歡喜的是太子李建成和太子的支持者們;而憂的呢?還能有誰,當然是秦王李世民和他的支持者了。

帶著滿腹心事,秦王李世民跟隨一行人,浩浩蕩蕩地前往仁智宮。此次護駕首領是深受皇上信任的左驍衛將軍馬三寶,而陪同的則是重臣裴寂、封德彝、屈突通、蕭瑀和陳叔達等。

隨駕的秦王李世民及齊王李元吉,從所帶府屬人員來看,也有很大差異。以往每次出行都帶很多人的李世民,此次卻很低調,只帶了五名親信,有文臣也有武將。文臣有每次他出行都跟隨左右的左膀右臂——房玄齡和杜如晦;武將有時常救他於危難間的尉遲恭、發小長孫無忌和最任勞任怨的侯君集。

齊王李元吉此次倒很高調,帶的全是武將,原因很簡單,喜歡圍獵的他需要他們。

從宮裏出來後,一路上,坐在龍攆上的李淵心情並不輕松,他根本無暇顧及外面的好風景,他的注意力一直放在跟在他龍攆左右的騎在馬上的兒子們,並時不時地從左右兩側的簾子縫隙往外看。

龍攆左側是秦王李世民,他英俊威武,雙眼直視前方,不過卻心事重重;龍攆右側是齊王李元吉,他年輕不羈,瘦長的脖子扭向一邊,像是在和人賭氣。

唉!李淵輕輕嘆了口氣,收回目光,搖了搖頭。這幾個兒子,怎麽個個都不讓自己省心呢?特別是老二。李淵這麽想著,再次瞟了瞟左側的李世民。

這個曾經給李唐奪得江山、穩定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的二兒子,如今是越來越讓他頭痛了。

李淵此次到仁智宮避暑,可謂用心良苦。避暑納涼、放松心情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則是希望將兩個劍拔弩張的兒子: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暫時分開,以避免他們鬧出什麽事端來。同時還想趁此機會,用親情來感化兩個水火不容、互相看不上眼的兒子——秦王李世民和齊王李元吉。

仁智宮位於玉華山附近的一塊腹地,之所以將行宮修建於此,皆因玉華山不僅地勢險要,且風水極好。玉華山形似鳳凰展翅,特別是那塊腹地,山清水秀,適宜棲鳳藏龍。當然,更主要的是,此地是通向長安的要道。如果能在此部署兵力的話,則可抵禦突厥進犯關中。

也就是說,玉華山既是李唐皇室休養之所,也是李唐江山的堅固堡壘。

仁智宮依玉華山而建,宮內有一大一小兩座山峰,正殿依大峰建,偏殿依小峰建,殿內亭台樓閣、奇花異草應有盡有。或許是秀麗的風景、清新的空氣讓李淵激情蕩漾,一到仁智宮,剛下龍攆,李淵便忙不叠地擁著張婕妤和尹德妃去泡鴛鴦浴了。

李世民和李元吉及重臣則紛紛入住偏殿。

一路上,李世民都很沉默,進了房間也是心神不寧。剛聽到有人敲門便沖了過去,打開門,看到是長孫無忌便問:“一切是否順利?”

李世民問得聲音很輕,似乎有些緊張。

“目前還不知道!”長孫無忌倒顯得一如既往地淡定,輕搖一下頭說,“司勛郎中(杜如晦)說還沒有消息,我看你還是先休息一下吧,事情我盯著呢,一有情況就向你匯報!”

李世民長嘆一口氣,他隱隱覺得這件事沒有考慮周全,可想中途停止,也已經來不及了。當然,這些話他是不會和別人說的,即便是他的發小——大舅哥長孫無忌,他也不想說。已決定並進行的事,即便錯了,也只能慢慢彌補了,這是李世民的做事原則。

長孫無忌離開後,李世民躺在床上怎麽都睡不著,不時地起身看窗外。

仁智宮的晚霞好似比其他地方的更艷麗,卻沒有熾熱感,透著一絲涼意。光線透過窗戶照在了他的床上,將他和這張床塗成了金粉色。如果不是心裏有事,他一定會站在門外,饒有興趣地看晚霞漸漸隱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