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一戰擒二王(第4/27頁)

李世民與宋金剛激戰柏壁時,長孫氏誕下一子,也就是李世民的長子——李承乾。如今,兒子還不到一歲,如果再次出征去洛陽,又不知多長時間才能見到妻兒。

不過,既然裴寂已經提到自己了,父皇也問自己對此事的看法,不說是不可能的了。要說,免不了主動請戰,不請戰,若被人覺得自己怕王世充,進而覺得自己之前的勝利,都是靠運氣怎麽辦?

李世民上前一步說:“父皇,兒臣願領兵出征洛陽!”

李淵正巴不得李世民這麽說,忙說:“那此次出征洛陽,就讓二郎去吧!大郎還是留在宮裏,朕有更重要的事交由他來做!”

李建成和李世民都愣了一下。李建成知道,父親是在安自己的心,身為儲君,他應該考慮更多的是治國,而不是出征。

李世民呢,從李淵那帶著笑意的臉上,以及太子如釋重負的表情上,感到了憤怒。莫非這都是他們提前商量好的?李世民頓時有種被父親、哥哥算計的感覺,心裏更不舒服了。

(2)

公元620年7月,李世民率兵馬正式進攻洛陽,同行的不僅有齊王李元吉,還有李靖。這是李靖自歸唐,在秦王府任三衛後,首次跟隨李世民出征。

此次李世民率兵攻打洛陽,首先想到的就是帶領李靖出征。李世民知道父親對李靖成見很深,也便將帶李靖出征當成了一個條件:若想得洛陽,兒臣覺得李靖非去不可。

李淵略微一沉默便答應了,不過說不必給李靖太大權力。李世民答應了,可隨即,李淵又提出,讓他帶上四郎李元吉。李世民本能地想拒絕,但看出李淵很堅決,便沒再說什麽。

“四郎之所以難打勝仗,就是因為出征機會太少!”李淵說,“朕希望他能跟著你,好好學學。”

李世民還能怎麽樣呢?只有讓李元吉跟著了。

此次東進,李世民很大膽,破天荒地讓羅士信當了行軍總管(李世民本想讓李靖當的,因父親讓他不要給李靖太大權利,也便換成了羅士信)。

羅士信和李靖的遭遇有些相似。李靖雖然和杜如晦同時段歸唐,入秦王府時間也差不多,但因李淵的偏見,始終未被重用。羅士信也是如此,雖和秦叔寶、程咬金一起歸唐,進秦王府,卻一直未能擔當重任。

當然,羅士信和李靖未被重用的原因不一樣,李靖是因為皇上李淵,而羅士信呢,則是因為他的長相。羅士信是難得的猛將,可他那秀才般的外形,總會讓人產生一種錯覺,覺得他能“文”,不能“武”,在猛將眾多的秦王府,總會被忽略。

知道此次秦王要領兵進中原,羅士信很想有所作為,雖然之前唐與劉武周、宋金剛的爭奪太原之戰,羅士信也有參加,但不是很突出,特別與和他一起從瓦崗軍降唐的秦叔寶和程咬金相比,尤其平庸。

“兩位哥哥真讓小弟羨慕!”

好幾次,羅士信和秦叔寶、程咬金喝酒時都耷拉著腦袋說。秦叔寶和程咬金知道他好勝心強,稍不如別人就會難過,便對他好一陣安慰。

這天,三個人又在一起喝酒時,談起了柏壁之戰、雀鼠之戰,談起了如何與尉遲恭交手,程咬金和秦叔寶說得眉飛色舞,而羅士信卻只能黯然聽著,插不上嘴。

程咬金是個粗人,酒肉面前忘了形,只顧吃肉喝酒,說說笑笑,完全沒有感受到羅士信的失落。秦叔寶是個粗中有細的人,且也羅士信走得更近,看出了羅士信悶悶不樂。

羅士信沉默不語,情緒低落。秦叔寶也高興不起來,知道羅士信不開心的原因,便安慰他說:“士信弟,不必著急,在秦王手下,不會沒有施展機會。何況,這秦王和其他人不一樣,很擅長用人,他知道你的本事!”

大大咧咧的程咬金,一聽秦叔寶這句話,再一看羅士信沮喪的樣子,才意識到自己光顧開心,忘了這個小兄弟,便忙不叠地端酒安慰他說:“兄弟,小兄弟,喝一碗,高興一下,叔寶說得對,秦王是誰?他神通廣大,誰有本事,誰能幹什麽,心裏很清楚,一定有你出頭的機會!別急!別急!”

“唉!秦王會用人,小弟知道,可秦王府哪個人沒有本事?哪個人的本事比小弟我弱?”羅士信嘆口氣道,“兩位哥哥,不用安慰小弟,知道嗎?小弟不是想爭什麽功,小弟只想好好立個功,也不枉在秦王麾下,也想讓秦王知道,他的手下,沒有孬種。”

羅士信有些不勝酒力,舌頭打結,說到激動處,眼圈紅了。其他兩個人又是好一陣安慰。就在秦叔寶和程咬金商量,找個機會一起向秦王推薦羅士信時,有個人先行一步,這個人就是房玄齡。

房玄齡是個有心人,也早在李世民的授意下,觀察秦叔寶、羅士信、程咬金等降唐猛將的動向。秦叔寶和程咬金不用說,融入秦王府很快,而羅士信,總給人一種落落寡合的感覺。房玄齡怕年輕的羅士信因沒受到重用,產生消極心理,便在李世民要領兵進攻洛陽時,向李世民推薦了羅士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