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一戰擒二王(第2/27頁)

不過,在王世充稱帝後,竇建德便與他疏遠了。

竇建德雖然沒有稱帝野心,卻也不想居王世充之下。自己是王,王世充是帝,按這種稱呼,若他們還繼續結盟,不就是變相向王世充稱臣嗎?向王世充稱臣,他不願意,於是,他不再和王世充打交道,他們各據一方,互不侵犯。

竇建德本想讓自己的夏國成為一個獨立的“小王國”,既不與李唐有瓜葛,也與王世充劃清界限。然而,很多事情不是你想怎樣就怎樣。李密的歸唐和死,讓李密的地盤歸了唐,那歸了唐的李密的地盤,又正好與竇建德的地盤接壤。既然地盤接壤,必定會產生摩擦,甚至戰爭。

對李唐稱霸天下的野心,竇建德看得很清楚,李唐越來越強大,終有一天,會將他的夏吞沒。為了不被吞沒,竇建德決定率先發動進攻。

那是公元619年的事,那時候,李世民正忙著和劉武周、宋金剛交戰。竇建德順利攻下了李唐河北大使淮安王李神通的地盤,李神通只好退到黎陽。竇建德還不罷休,又攻打了黎陽,同樣很順利,不僅占領黎陽,還抓了淮安王李神通、左衛大將軍李勣。

那時,離魏征說服忠於李密的李勣歸唐並沒有多長時間。

當然,最後李勣還是假裝歸順,在獲得竇建德的信任後,借機逃回了長安。雖然李勣逃回去了,可被竇建德這麽吊打,李唐還是無法接受?可想到竇建德的實力,想到還有那麽多的割據勢力要清除,對於竇建德這個溫和派,李唐決定暫時放下,並釋放出結盟信號。

竇建德既無多大野心,又非好鬥之人,見李唐和他結盟,也就沒有猶豫就答應了,並釋放了李神通和其他被俘的人。

然而,竇建德最終還是與李唐為敵,並亡了夏。不是因為其他,而是王世充向他求救了。

王世充在李世民滅掉劉武周和宋金剛後,便知道,自己會是李唐的下一個目標……

第四十三節 羅士信巧取千金堡

(1)

公元620年7月,李淵在李世民奪下太原後,信心激增,喊出了誓奪中原的豪言壯語。中原自始至終是兵家必爭之地,不管任何勢力,都會對它虎視眈眈。有人甚至說,得中原者,得天下。

想要奪得天下,完成統一大業的李淵,怎麽能夠忍受中原的大部分地方,落在別人手裏?特別是中原中心城市——洛陽,還成為暴君的都城。

“洛陽已成屠宰場,洛陽百姓的遭遇,我們不能坐視不管!”李淵上朝時,對文武百官說。

李淵做出了拯救天下,拯救受苦受難百姓的姿態。對李淵來說,任何野心,都要戴上正義的面具。

“父皇,兒臣願意領兵中原,奪得洛陽,還百姓以安寧!”太子李建成率先說。

秦王李世民出征的幾場大戰,均大勝而歸,風光無限。這不僅讓唐高祖李淵贊賞不已,就是朝廷百官,也對李世民贊嘆有加。剛開始的時候,太子李建成還是很為這個弟弟高興的,畢竟這個弟弟南征北戰,都是為了李唐天下。他是太子,是儲君,是未來的天子,沒有理由不高興,可慢慢地,他發現這個弟弟的功勞簿上,功勞越來越多,朝廷百官,乃至百姓,對這個弟弟的關注,遠遠超過了他。甚至更有甚者,有人還拿他和這個弟弟做比較。

他茫然了,他是太子,以輔助皇上為己任;這個弟弟是秦王,擅長南征北戰,開拓疆土,不是很正常嗎?所做事不一樣,怎麽能拿在一起比較?要比,也應該是二弟秦王和四弟齊王相比?

很多事情都是這樣,不是該不該,能不能,而是現實就是,人們就喜歡拿太子和秦王做比較了,而且在比較後還認為,秦王比太子更有能耐。

太子李建成郁悶之極,不得不在心裏把自己和這個弟弟(秦王)做比較。他發現,自己所做的大都是內政方面的事,並不被外人所知,而這個弟弟卻不同,他的每一場勝利,別說李唐百姓,就是天下大眾都知道。這無疑給這個弟弟增加了知名度。

不能再這樣下去,長此以往,自己這個太子會被人遺忘的。

太子李建成為此事焦慮和苦悶時,太子府詹事主簿魏征的一席話,讓他越發覺得不能再這樣“碌碌無為”下去了。

“太子殿下,秦王大勝劉武周、宋金剛,收復太原,這對大唐是好事,可對太子殿下,未必是好事呀!”在李世民從太原得勝回宮,太子李建成為他舉行完慶祝宴後,魏征突然說。

魏征是父親李淵特意調到他府裏的謀臣。從魏征自薦去山東做撫慰大使,寫信說服李勣歸唐後,李淵便看出了魏征的能力,本想留在身邊,無奈看到秦王府人才濟濟,善謀者眾多,而太子府卻人才匱乏,有些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