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英雄惜英雄

公元618年7月,李世民與薛舉父子第一次決戰在淺水原時,李密正率領他的瓦崗軍,與宇文化及的軍隊決戰於衛州的童山(今河南浚縣西南),不過,李密和宇文化及的決鬥糾纏了很長一段時間,不像李世民率領的唐軍,因劉文靜和殷開山的自作決定而那麽快就結束戰鬥。

李密與宇文化及的那場仗,李密和他的瓦崗軍差點全軍覆沒。李密被宇文化及的人用流箭射中,倒在馬下,昏死過去。

當時,瓦崗軍見首領“死”了,很多都放棄了反抗,有束手就擒的,也有四散而逃的。就在宇文化及的人來收李密“屍體”時,秦叔寶和羅士信猶如從天而降,將“死”了的李密搶了回去,馱在馬上。秦叔寶還對那些慌不擇路,急著逃命的瓦崗軍說:“首領還活著!誰也不準逃!誰逃,我的槊可不長眼!”

秦叔寶的話既穩定了軍心,又讓那些逃命者畏懼,他們收回了逃跑的腳步,既然不能逃又想活命,只能和敵人拼了。於是,瓦崗軍在秦叔寶和羅士信的帶領下,竟然扭轉局勢,宇文化及悻悻然敗北而去。

活該宇文化及倒黴,遇到了李密的兩名得力幹將——戰神:秦叔寶和羅士信。

那時候,秦叔寶、羅士信、程咬金和張亮,是李密8000“內軍”中的四位驃騎將。這8000“內軍”由李密精心挑選而成,主要任務就是保護他。對於這8000人,李密曾得意地對別人說:“此八千人可當百萬。”

8000能當百萬的內軍,又由四位驃騎將率領。四位驃騎將又是李密從幾十萬人裏,經過層層選拔挑選出來的。

秦叔寶和羅士信上瓦崗寨,投奔李密完全是不得已。他們曾是張須陀手下,也曾在張須陀和盧明義的戰鬥中,夜襲盧明義中立功,成為張須陀的得力幹將。然而,公元616年,張須陀在與李密的瓦崗軍交戰中,中了埋伏,死了。

秦叔寶和羅士信一下子成了沒娘的孩子,無處可去,只好跟了隋將裴仁基。誰料一年後,裴仁基投奔了瓦崗軍李密,秦叔寶和羅士信無奈只得跟隨。

那時候的李密,在瓦崗寨很是威風,興兵二十萬。不僅如此,他還擁有諸多英雄好漢:徐茂公、魏征、王伯當、單雄信、程咬金……這些人裏,既有能文者、也有善武者。

李密是個愛才之人,對這些英才很是敬重,也都委以重任,對投奔他來的秦叔寶和羅士信,自然也沒有怠慢。和如此多的英雄好漢在一起,秦叔寶和羅士信很快就適應了。

身邊人才濟濟,李密驕傲而自豪,他封徐茂公為軍師、魏征為丞相、秦叔寶為飛虎將軍、邱瑞為猛虎將軍、王伯當為雄虎將軍、程咬金為螭虎將軍,單雄信為烈虎將軍外,還加封秦叔寶為領兵大元帥、程咬金為先鋒……

那時候的李密和這些英雄之間,有著英雄惜英雄之情,互為賞識。

李密的眼光不錯,運氣也不錯,在那場與宇文化及的戰爭中,正是秦叔寶和羅士信等人,讓他死裏逃生。

不過,在風雲變幻的世事中,李密雖然打敗了宇文化及,不料勝利果實卻又被王世充偷了去。

公元618年9月,李世民和薛仁杲在淺水原進行第二場激戰時,王世充率領精兵兩萬、騎兵兩千,向瓦崗寨發動了進攻。那時候的瓦崗軍,已經大不如以前了。那時候,李密被欲望、權利沖昏頭腦,對部下也不再像親兄弟般相待。甚至為了得到瓦崗寨的獨權,他還設計斬殺了瓦崗寨的原寨主翟讓。這不僅激怒了翟讓的擁護者,也讓很多英雄心寒。

因此,在王世充攻打瓦崗寨的時候,雖然知道那是場生死之戰,關系到瓦崗寨的存亡,但瓦崗軍裏很多人卻選擇了冷眼旁觀或敷衍。

曾經因團結而強大到無敵的瓦崗軍,因軍內很多人的異心,不再強大。他們在和王世充的鄭軍在偃師戰了幾個回合後,便潰不成軍。王世充強渡洛河。

邙山腳下,李密率領部分瓦崗軍又和鄭軍進行了一番較量。最終,無法同仇敵愾的瓦崗軍大敗。李密意識到眾將領與他已離心離德,痛苦傷感中,拋下大家,帶著幾個人東逃虎牢關,去了長安,投奔李唐。

李密在大敗之際逃跑的做法,讓秦叔寶、羅士信、單雄信、程咬金英雄失望之極。無奈之下,他們這才又跟了王世充……

第三十四節 李密之死

(1)

李密的一生,似乎都在印證那句“時也,命也”。論能力,他絲毫不在李淵之下;論身世,和李淵也很是相似。他們的曾祖父,都曾是西魏八柱國將軍之一。

李密的曾祖父是李弼,祖父是李曜,北周邢國公。父親李寬則是隋朝上柱國,封蒲山郡公。

李淵世襲父爵,唐國公;而李密也世襲父爵,蒲山郡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