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立威望,殲滅大涼政權

公元618年11月,占據武威,自稱河西大涼王的李軌,正式稱帝,建立大涼政權,設置百官,是為涼安樂帝。

李軌出身於河西的名門望族,是隋朝武威郡鷹揚府司馬,此人機智多謀,好讀書,為人仗義,時常接濟貧民,在河西很有威望。公元617年7月,在起義軍風起雲湧之時,他聯合本郡知名人士曹珍、梁碩、安修仁等起義,聲勢非常浩大。他們先攻入內苑城,又抓了隋朝虎賁將謝統師、郡丞韋士政,最後占據武威。

名聲在外的李軌,在武威一呼百應,遂被推舉為首領,並自稱河西大涼王。

李軌一稱王便有無數英雄豪傑投奔,就連那突厥可汗闕達度,薛舉部將奚道宜等也都爭先率眾歸附。

李軌稱雄一方,引起了割據四方的梟雄們的注意。在這些人裏,有一個人格外不服氣,那個人就是西秦帝薛舉,而更讓他不服氣的是,他的部將奚道宜竟然棄自己而投奔李軌。

什麽意思,這不就是說自己不如李軌嗎?

為了給李軌一點顏色看看,薛舉派兵進攻涼州。李軌也不是吃素的,毫不示弱,立馬派兵還以顏色。薛舉沒想到,自己根本看不上眼的李軌,不僅殲滅了他們入侵的兵馬,而且還乘勝追擊,先後攻破張掖、敦煌、西平等地。

一時之間,李軌在河西風生水起,這也引起了長安李淵的注意。只是,李淵沒有像薛舉一樣,想著去消滅他,而是想收服他。與其為敵,不如讓其歸附。李淵決定在李軌還沒有強大到足以威脅到唐朝政權時,收編他。

公元618年6月,唐高祖李淵派使者去武威招撫李軌。或許是知道自己無法與李唐抗衡,也或許真有歸順之意,更或許只是一時的權宜之計。總之,李軌不僅友好地接待了唐朝使者,而且還派弟弟李懋赴長安入朝覲見,以示願意臣服。

唐高祖李淵非常高興,如果每個割據勢力都能這樣輕松收復,不是比打仗得來更好嗎?他當即授李懋大將軍之職,又令鴻臚少卿張候德持節冊拜李軌為涼州主管,封涼王,賜羽葆、鼓吹……

李淵是想用對李軌的誠意,感化其他割據勢力。然而,讓李淵沒想到的是,當他再次派出唐朝使者去涼州,才發現李軌已經在涼州稱帝了。既已稱帝,自然不會把李唐的封王看在眼裏,李淵瞬間有種被玩弄的感覺。

敬酒不吃吃罰酒。文的招撫不行,那就只能用武的占領了。唐高祖李淵一氣之下,決定攻打涼州。

不過,沒等他攻打,涼州內部先亂了。李淵更高興了,既然內亂,那就等他們內耗差不多的時候再動手吧!

大涼內亂是怎麽回事呢?原來,自李軌稱帝後,臣子間便開始了勾心鬥角,爭權奪利。特別是李軌之子李仲琰與安修仁聯合起來,誣陷、排擠開國功臣梁碩,稱梁碩蓄意謀反。李軌不加分辨,輕易聽信了兒子和安修仁的讒言,殺了梁碩。梁碩本是李軌的謀臣,失去了這個謀臣,遇到問題不手足無措才怪呢。

沒辦法,他請來一名巫師做了軍師,凡事都聽巫師的,做了很多勞民傷財的事。大家敢怒不敢言。也就在那時,恰碰涼州大旱,農民種的莊稼沒收成,鬧起了饑荒。李軌開始還想開倉放糧,結果遭到了曾投降他的前隋朝虎賁將謝統師的阻止。

謝統師為何這麽做呢?原來,他歸順李軌完全是迫不得已,是心不甘,情不願。看到深謀遠慮的梁碩死了,便決定從中攪局,讓李軌眾叛親離,大涼解體。

謝統師說,怎麽能開倉放糧呢?百姓的死算什麽?糧食要為將士們留下,施惠給弱者不如儲備急需時再用……

謝統師的不得人心言論,竟然獲得了李軌軍師——巫師的贊同。於是,李軌不顧百姓死活,放棄了開倉放糧。

李軌的做法,讓百姓和部分屬下心灰意冷,民心大失。

亂,預示著機會。得知大涼軍心不穩,民心大失後,秦王李世民頓生一計……

第三十三節 世民反間計滅涼

(1)

公元619年,整個中國大地依然處於分裂狀態,唐高祖李淵在進行了創唐後的“安”內後,逐漸將重點轉移到了“攘”外。在滅掉西秦後,接下來想要對付的是河西的李軌。

李唐對待河西的李軌,與對待西秦的薛舉不一樣。對西秦,李唐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武力”收復,而對河西的李軌,一開始想的卻是“文明”收復,無奈李軌先是答應臣服,後又出爾反爾,讓李唐丟盡了顏面。

創唐初期便遇到了這樣的事,不免有種讓天下英雄恥笑的感覺。愛面子的李淵,便在一怒之下,決定必先除之而後快。直接派兵去攻打吧,西涼領地雖然不大,兵力也不強,可情況復雜。想要速戰速決,也很可能是一廂情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