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謀逆(第5/39頁)

不過,李世民這麽想,卻並沒有這麽說,他知道劉文靜的脾氣性格,這人是順毛驢,他不想惹劉文靜不開心,他要讓劉文靜開開心心地為他所用。“只用一個人的長處”是李世民的為人處世策略,所以,劉文靜的缺點,他可以無視。

“肇仁兄就這麽有把握,他們不會成功?”李世民問。

“我說了,他們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成不了氣候的!真正成氣候的……”

劉文靜停下來,看看李世民,李世民頓時緊張起來,將身子傾向劉文靜。

“那麽……依肇仁兄之見,真正成氣候的,又會是誰呢?”

李世民已經從劉文靜的表情和言語中,知道了答案,這答案就是他想要的,可他還是要問,還是要讓劉文靜說出來。劉文靜盯了李世民稍許,然後將身旁的稻草撥拉開來,用手在碗裏蘸了點酒,在地上寫了“李、唐”二字。

“二郎……難道你不覺得是這樣嗎?”劉文靜看著那慢慢變淡變沒的字跡,一挑眉,小聲反問道。

李世民沒有說話,但臉上的笑容卻像那潑在地上的水,瞬間溢了開來,最後消失。劉文靜察言觀色,又貼在他的耳邊說:“要我說呢!我覺得最後的贏家,一定是……二郎……你!”

李世民假裝沒聽到他的最後一句話,他用一碗酒,掩飾了自己快要掩飾不住的興奮。他知道,此時,不是談他會不會成為最後贏家的時候。現在要做的是先讓父親成為贏家,只有讓父親成為贏家了,他才會有成為最後贏家的機會。

“肇仁兄是說我父親?”李世民故意將話轉移到了父親身上,他不想在別人面前過早地暴露自己的野心,這個野心,那時那刻只能放在心裏,只能像那雞孵蛋一樣,緊緊地捂著,不能讓任何人感知到。

劉文靜點了點頭,慢慢說:“李將代楊,這句話二郎不會沒聽說過吧!”

“江湖傳言,肇仁兄也信?”李世民輕輕一笑道。

“二郎真覺得只是江湖傳言?”劉文靜的眼神,犀利起來,“只是……只是看唐公和二郎想不想了!”劉文靜拋出這句話後便不再吭聲,細細地品味著美酒。

李世民也沒再說話,他將臉轉向一邊,以免被劉文靜看出他內心的激蕩。

山河破碎,遍地烽火,隋朝大廈將傾,群雄並起逐鹿。李世民不想失去這個機會,劉文靜更不想錯過成為立國功臣的機會。

(3)

劉文靜用手蘸酒寫下了“李,唐”二字,因為李淵世襲唐公。

李淵七歲那年,繼承了去世父親的爵位——唐國公。或許是可憐李淵小小年紀便失去了父親,他的姨媽,當時的獨孤皇後時常招李淵進宮,和比他小兩歲的表弟楊廣一起玩耍,誰料這個表弟仗著自己是皇子,處處欺負表哥李淵。對於這個霸道的表弟,李淵只能忍氣吞聲,處處忍讓。

雖然在表弟面前,李淵表現得很軟弱可欺,實際上卻武功蓋世,騎射了得,曾有過連射七十箭,連死七十人的記錄,可謂百發百中。如此身世,如此身手,不得不讓人擔心,他的表弟自從坐上皇位,便將他這個表哥當成了危險分子,處處提防。

有個人叫史世良的人,擅長算命之術,曾給李淵相面,說他骨骼驚奇,有帝王之相,此後必能成為一國之主。李淵當時聽了,表面上連說史世良大膽,亂言亂語,內心卻是心花怒放,那反隋的種子也就此埋在了心裏。可表弟隋煬帝的嚴防死守,讓那顆種子怎麽都不能發芽。現在機會來了,盜賊四起,各地反隋起義軍此起彼伏,隋煬帝疲於應付,不得不將李淵派往太原。

在隋煬帝看來,李淵離開自己的視線很危險,但不斷湧現的起義軍讓他顧此失彼,而西方突厥也虎視眈眈,等著趁火打劫。他不得不出此下策,比起防表哥李淵,鎮壓起義軍、防守突厥來得更緊要,更迫切。當然,最好的局面是李淵能夠和各方勢力兩敗俱傷。

李淵成了隋煬帝鎮壓農民起義軍的棋子,他防守的太原也成了突厥與長安之間的一道屏障。

隋煬帝的這個決定,無疑給了李淵那假寐的獅子一個反撲的機會。獅子醒了,隋煬帝的大隋也走到頭了。

“機會來了!機會終於來了!”李淵在得知自己要被派往太原做留守後,怎麽都無法壓抑自己那激動心情。

“什麽機會來了?”

李建成從沒見過父親這麽喜形於色,很是詫異。在得知是被派去太原後,更不解了,去太原有什麽可高興的?是去鎮壓起義軍,又不是什麽好差事。起義者越來越多,太過瘋狂,弄不好連命都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