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謀逆(第6/39頁)

李淵有些失望,為長子李建成不明白自己的心思而皺起了眉頭。

“是去太原!太原!不是去其他地方。”李淵的視線在李建成和李世民身上來回移動,“太原是什麽地方你們知道嗎?”

李淵加重語氣,李建成看出了父親的不滿,有些心慌,搶先道:“是陛下的龍興之地!”

李世民的眼神一直沒有離開父親,從父親的表情裏,他知道哥哥的答案不是父親想要的。果然,李淵的臉上浮現出了更多的不滿,整張臉都耷拉了下來。

“太原是唐堯領地,據說還是堯經營天下之地!”李世民說,聲音很輕,很慢,但卻字字清晰。

李淵的眼神一亮,臉上也露出了喜色,他沖李世民贊賞地點了點頭,從頭到腳把李世民仔細打量了一番,好像剛剛認識自己這個兒子。李世民不會想到,正是自己的這句話,讓李淵下定決心帶他去太原。

李淵在從皇宮回府裏的路上,本是想帶長子李建成去太原的,畢竟他去太原,有他的目的,作為他的長子,李建成應該從一開始就參與。然而,李世民的“太原是唐堯領地,是堯經營天下之地”的說法,讓他意識到,帶李世民才是最合適的。

這位只有十八歲的次子,太懂他的心思了。

李世民確實知道父親的心思,父親世襲唐國公,那太原又是唐堯領地,那麽,此地對父親這個“唐國公”來說,就顯得意義非凡了:太原有可能也是他唐公經營天下的地方。

“或許,天命如此吧!”李世民看著父親,又輕聲說了一句。看似不經意的一句話,卻讓李淵內心一震。李世民再次說中了他的心思。

李淵需要一個不用明說也能知自己心意的幫手。眼前兩個兒子都很有才能,長子建成做事穩重,但缺乏野心和魄力;而次子世民,頗有俠氣,膽大心細,屢有奇謀。二人算是自己的左膀右臂,如何提攜兩個兒子,使其擔當大任成了他思慮的事情。

農民起義爆發,禮部尚書楊玄感反隋,隋煬帝如坐針氈,後悔沒有及時鏟除楊素整個家族,給了楊素兒子楊玄感起義的機會。原本就疑心很重的隋煬帝,對親信臣僚更加猜忌,特別是表哥李淵。

隋煬帝一直覺得自己不是很了解這個表哥,小時候,自己不管怎麽欺負他,他都默默承受,不做反抗。長大了,自己依然隨意嘲笑他長得像老太婆,甚至當著臣子面叫他“阿婆面”,他還是不氣不惱,這有些不正常,隋煬帝一次次地想激怒李淵,讓自己有機會殺了他,可李淵在自己面前,總是一副逆來順受的樣子,讓隋煬帝時常有種拳打棉花的無力感。

一個身手了得,又有極高軍事素養的人,這麽能忍,隋煬帝有些害怕,他覺得,自己這個表哥絕非表面上那麽軟弱。

一日,隋煬帝下詔令李淵前來問事,李淵遲遲不來。隋煬帝便問李淵的外甥女(隋煬帝的妃子),李淵為何沒來,王氏說他舅舅生病了。隋煬帝竟一臉興奮,忙問,他死了嗎?

王氏驚了一跳,悄悄將這件事告訴了舅舅李淵,讓他注意,別被皇上抓住了什麽把柄。李淵聽後更害怕了,在隋煬帝面前更猥瑣,甚至還用自誣的方式保護自己。

好在起義軍的繼續蔓延,讓隋煬帝不得不暫緩對李淵的控制,而李淵為了讓隋煬帝更放心他,繼續讓他做太原留守,兢兢業業鎮壓農民軍。當然,這是明著做的,暗地裏卻讓兩個兒子李建成和李世民結交天下豪傑,為他之後的起兵做準備。

起兵的想法,李淵從未給兩個兒子透露過,直到楊玄感起義,李世民忍不住問了他。當時,李淵夫人的堂兄竇抗也勸李淵趁機奪取天下,可李淵卻拒絕了,還讓竇抗不要再說這件事,說會惹禍端的。李世民不以為然,問父親難道真就沒想過起兵嗎?

“時機不到!”李淵只說了這四個字。

那是李世民第一次和父親直面這個問題,李淵當時還怔了一下,有些尷尬,那是一種被人看穿的尷尬,不過很快就平靜了下來。

“再等等!”李淵又說。

再等等,再等到什麽時候?李淵沒說,李世民也沒再問。當時李世民也覺得時機不到,楊玄感的不堪一擊,讓他想從中總結出一些經驗教訓來。同時,楊玄感的失利,又讓李淵和李世民都松了口氣,因為他們不知道,如果楊玄感起兵成功,他們又該怎麽辦?

牽一發而動全身,任何變動,都可能改變局勢。

楊玄感起義的失利,並沒讓起義軍退縮,反而起義浪潮越掀越高,血氣方剛的李世民有些坐不住了,他感到不能再等了。父親的優柔寡斷,前怕狼後怕虎,很可能會錯過時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他決定去監獄見劉文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