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人為什麽會被騙?(第5/5頁)

但試問各位:就算天下所有的人都不敢講真話,可是有一個人他應該要講真話,那個人是誰?

是的,那個人就是他的嫡長子扶蘇。

於情,他是始皇的親生兒子,別人不敢講真話,父子之親能不講真話嗎?

於理,他是皇長子,他有責任對皇帝提出諫言。

於法,將來他最有可能繼承這個國家,他不能放任這個國家基業,這樣繼續敗壞下去。

於是扶蘇終於跳出來講了真話,他諫勸始皇說:

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

天下才剛剛平定,遠方百姓都還沒有真心集附秦朝。各位注意這個“集”字,它原來寫成“雧”,是很多鳥聚集在一棵樹上的意思。為什麽古人造字要這麽造呢?因為飛鳥是最容易受驚的動物,還記得那個老笑話嗎?一棵樹上有十只鳥,獵人開槍打死了一只鳥,請問現在樹上還剩幾只鳥?

只要稍微使它們驚慌,樹上的鳥就會統統跑光光,這就是“集”字之難。要包含多少愛心和耐心,才能達到“集”的效果,這就是古人造這個字的用意。

而如今不止百姓尚未集附,就連讀書人也都誦法孔子為仁之道,對於秦朝的重法極為反感。始皇對付這些人的方法,一律是嚴刑峻法解決,天下人就更加恐懼,不肯真心歸附。如此一來,大秦要花多久才能真正安定天下?

“唯上察之”,扶蘇這話講得多麽委婉,多麽替秦始皇著想。當普天之下,再也沒有一個人敢跟他說真話的時候,只有親生兒子敢跟他說真話,而始皇的反應是什麽呢?

始皇怒,使扶蘇北監蒙恬於上郡。

始皇非常非常憤怒。

這小子怎麽敢跟我講這樣的話?他憑什麽認為他比我更英明?他憑什麽認為他的決定比我更正確?他怎能明白我所作所為的無比正確和偉大?我功蓋五帝,是古往今來最英明偉大的人,世上沒有任何人可以說我錯了!這就是秦始皇的心態。

他不能殺他的兒子,他只好把扶蘇遠遠地打發到北方的邊境去,去做蒙恬的監軍。他再也不想看到令他討厭的人,只好眼不見為凈。

我每每讀到這裏,都不禁棄書而嘆。這是最後一次有人對秦始皇說真話,也是最後一次秦始皇有機會救他自己,歷史不是沒有給過他機會,而他還是放棄了。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嬴政,已經沒有人救得了你了,因為你自己不想救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