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秦始皇的為人

秦始皇是個什麽樣的人?

就在秦王政即位後的第十年,也就是諫止逐客的這一年,東方又來了一個人叫作尉繚,要來向秦王獻策。

尉繚來跟秦王說什麽呢?他說:

以秦之強,諸侯譬如郡縣之君,臣但恐諸侯合從,翕而出不意,此乃智伯、夫差、湣王之所以亡也。

相對於秦國的強大,六國諸侯就好像是地方政權一樣,雙方的強弱地位懸殊,六國已經沒有能力再對抗秦國了。但是不是代表一定能成功呢?不是。

尉繚說,如今只害怕一件事情,那就是“諸侯合從,翕而出不意”。什麽意思?諸侯秘密聯合在一起,在你沒有防備的時候,突然之間進攻你啊!記不記得前面跟各位講老父教張良“忍”和“先”的例子?所有學兵法的都懂這一點,最可怕的敵人就是你沒有防備的敵人。

但你為什麽會沒有防備呢?因為“以秦之強,諸侯譬如郡縣之君”,強弱實在是太懸殊了啊!這個不用尉繚講,當時天下的人都知道,可是如果秦國也是這麽想,那就危險了。

你覺得尉繚是危言聳聽嗎?不是,尉繚舉了三個例子給秦王聽,“此乃智伯、夫差、湣王之所以亡也”。

智伯是誰?當年晉國有韓、趙、魏、範、智、中行六家大夫最強,智伯把範跟中行兩家滅掉以後,又降服了韓跟魏兩家大夫,成為六家之中最強。此時只有趙大夫不屈服,於是智伯率領著韓跟魏兩家大夫去攻擊趙大夫。

當時以智伯之強盛,等於是晉國六分之五的力量都在他掌握中,如果他把趙給滅了,後來的晉就會被智伯所取代。

結果智伯失敗了。為什麽?因為智伯認為他穩操勝算。

就在智伯快要成功的那天晚上,趙大夫派出使者聯絡韓魏,他們秘密聯合起來把智伯給消滅掉,後來才會成為“三家分晉”的局面。

你認為智伯的例子是孤立的嗎?我再舉第二個例子,就是各位所熟知“臥薪嘗膽”故事中的吳王夫差。夫差為什麽會被勾踐滅掉?不就是因為他相信勾踐絕不會背叛嗎?勾踐用絕對恭順的表現,換得了夫差的信任,夫差對他絕無防備。他寧可懷疑自己的忠臣伍子胥,也不懷疑勾踐,結果就是越國將吳國給滅了。

第三個例子齊湣王,這個人的故事各位比較不熟悉。齊湣王在位的時候,齊國當時非常非常強盛,強盛到把另外一個大國燕國給滅掉了,成為東方霸主。當齊湣王自以為高枕無憂,能夠成就帝業之時,燕國王室秘密聯合其他的幾個國家,以樂毅為主帥進攻齊國,湣王身死,齊國差一點滅亡。

這三個都是強弱懸殊的例子,在強者沒有防備的時候,弱者秘密聯合行動就把強者給打倒了。尉繚舉出這些例子,是告訴秦王政,你不要得意,行百裏路半九十,在成功的前一刻,在志得意滿的那一刻,往往是最危險的一刻。

大家以為只有先秦有這樣的例子嗎?我再舉一個例子,有一個人當年率領幾十萬大軍,對手只有幾萬人,他志得意滿,以為明天必可消滅敵人、統一天下。於是在月明星稀的前一夜裏橫槊賦詩,高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結果第二天的戰爭,一把火就把他的戰船全部燒完,狼狽地逃回北方去,這個人就是赤壁之戰的曹操。

曹操南屏山橫槊賦詩(日本月岡芳年繪)

記住,永遠不要把情感放在理智之上,而驕傲正是人類所有情感裏面最可怕的一種。

或許有人不免會問:“那應該怎麽辦呢?”

天下的學問有兩種。一種是“盛世之學”,一種是“衰世之學”。什麽叫盛世之學?什麽叫衰世之學?要判斷這一點,不用什麽高深的學問。你讀了一本書,聽了一個人說的話以後,如果你只想長長地嘆一口氣,那就是“衰世之學”。為什麽?因為他只點出了問題,卻沒有告訴你解決問題的方法是什麽。

相反,如果你讀了一本書,聽了一個人說的話以後,會覺得奮發昂揚,未來有了奮鬥的方向,那就是“盛世之學”。因為那個人除了點出問題,也告訴你解決問題的方法是什麽。

尉繚之所以了不起,就在於他不但點出了問題,還告訴秦王具體的解決方法。

各位不必急,現在把書合起來好好想一想,如果是你,應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想清楚了,我們再看看尉繚怎麽解決這個問題:

願大王毋愛財物,賂其豪臣,以亂其謀,不過亡三十萬金,則諸侯可盡。

方法很難嗎?一點都不難,就是花錢賄賂各國的豪臣們。最妙的是,賄賂各國豪臣的目的,不是要請他們幫秦國。因為六國當時的當權階級,幾乎全是一群廢物,這些人成事不足敗事有余。我們用人要用其所長,不用其所短。他們的所長是什麽?就是敗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