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3/7頁)

盡管掛“侍郎”銜使曾國藩在養兵方面遇到了不少麻煩,卻也使他在與湖南士紳的關系方面得益良多。因為他當時丁憂,不是地方正規官員,因而湖南士紳將他視為自己人。曾國藩出身貧苦農家(原文如此——譯者),但卻已在北京享有一定聲譽,證明他有超乎常人的智力和品質,而且他還年輕,有光明的前程。由於這些原因,曾國藩受到湖南士紳的歡迎,得到了他們的支持。他依靠他們擴充軍隊,籌集糧餉,組織幕府。[27]也正是由於朋友們的支持,曾國藩終於得到了成功地消滅太平軍所需要的權力。

1860年,通過湖北巡撫胡林翼、湖南巡撫駱秉璋的努力及其京中朋友在皇帝面前的大事揄揚,曾國藩被任命為兩江總督兼欽差大臣,全權負責剿平太平軍事宜,其中包括征集餉銀的權力。[28]在此之前,曾國藩曾不得不依靠他的幕友辦事,現在他有了明確的、有權有勢的職位,這和幕友們的聰明才智相結合,使曾國藩有可能成為19世紀中國最有權勢的人物之一。在這一過程中,他還培育出一批人,這批人在他1872年逝世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將成為清王朝的主要依靠力量。

權力及其孿生物財富是支撐幕府制度的兩大支柱,否則這個制度便不能生存。曾國藩即使在1860年以前權限不明,收入不固定的情況下還能維持並依靠其幕府,在這一點上他是超群絕倫的,他高尚的品質和他所從事的事業的性質使他在軍旅生涯的前七年中有可能得到具有同樣奉獻精神的人們的支持,並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

曾國藩不是軍人,也沒有過任何軍事方面的經歷,然而他卻著手創立了一支新式軍隊,而且這支軍隊最終還成了清朝的主要依靠力量並鎮壓了太平軍。為達此目的,曾國藩信守儒家學說,即重要的因素是人,而不是不受個人感情影響的政府制度。他置身於一群有能力的參謀人員中間,傾聽他們的建議,力圖發揮他們的潛在智慧以適應他的需要。盡管他主要依靠湖南人,特別是在軍隊中,但在有關軍政、民政和征集糧餉諸方面,他廣泛征求各有關人士的意見。1865年加入曾國藩幕府的薛福成留下了一份1853—1872年間曾國藩幕府最主要成員的名單,共84人,其中湖南19人,江蘇16人,安徽14人,浙江11人,湖北、四川各6人,江西、廣東各4人,貴州2人,漢軍1人,另有一個籍貫不明。此外,還有許許多多不甚重要的幕友未被記載下來。

在聘請幕友時,曾國藩盡心竭力,到處搜求才智之士。

曾氏將才能之士分類開列,用寫信、造訪、訓示等手段激勵之。他復興內政的秘方是廣收、慎用、勤教、嚴繩。第一步是廣泛接觸,第二步是記下各人的優缺點及其才能類型——曾的判斷是銳敏而實際的。盡管他認為一切才能歸根結底均奠基於道德培育之上,他還是承認才具各有不同,需時時致力於發揮各人特殊潛能而善用之。[29]

曾國藩幕府中的許多幕僚之得以入幕,或是基於私人友情,如郭嵩燾;或是曾國藩家庭成員,如他的兄弟國荃和國葆;另有一些人是朋友所薦或並入湘軍的團練首領,如彭玉麟、唐訓方和劉蓉;還有一些人則是奏調而來的在職官吏。曾國藩早在1854年就開始用奏調的方式羅致幕友,是年他奏調幾名“候補”官吏入幕幫辦軍事。[30]這一方式一直延續到1869年,是年,作為新任直隸總督[31],他開列了一個八人的名單將其奏調入幕,這八個人是道台錢鼎銘和錢鼐,知府李興銳,知州遊智開和趙烈文,知縣方宗誠和金吳瀾,員外郎陳蘭彬。[32]雖然按照慣例,幕友被任命為官後要離開幕府,但在某些情況下,當其某一重要幕友被吏部委任為某一官職時,曾國藩便奏請挽留,周開錫就是一例,1861年周氏被任為知州,但被曾國藩奏留在湖北。[33]

左宗棠早期的經歷是一個絕妙的例子,表明了時勢是如何引導一個人加入曾國藩幕府的,表明了朋友在幫助一個人走向成功的道路上是何等重要。左宗棠是湖南湘陰人,1832年中舉人,但在會試(metropolitan examination)中名落孫山,1838年第三次落第後遂絕意此途。1837年在湖南醴陵設館授徒時,與兩江總督(轄江蘇、江西和安徽)陶澍相識。陶澍1839年臨死之前,延左宗棠作他兒子的老師,此子陶桄日後成了左宗棠的女婿。從1840年到1848年,左宗棠在湖南安化執教陶家。陶澍的一個女兒嫁於胡林翼,而左、胡同齡,相遇並相知。1852年,由胡林翼推薦,左宗棠被聘入湖南巡撫張亮基幕,全權負責軍事事務。1853年張亮基遷轉後,左宗棠休致返裏。然而次年,新任湖南巡撫駱秉璋與曾國藩晤談了一次,結果便是邀請左宗棠入幕作首席軍事參謀。左宗棠在駱幕供職五年,但是由於他在幕府中位高權重,加之率直、自信,招致了同僚的嫉妒,1859年,他們以貪汙腐敗、桀驁不馴為罪名彈劾左宗棠。然而由於胡林翼為他辯護,彈劾未果。胡林翼從不錯過任何一個薦舉左宗棠的機會,經常想利用自己的影響使曾國藩給左宗棠一個征戰沙場的職務,但是曾國藩對任用左宗棠一事並不熱心。此二人個性相差如此懸殊,致使曾國藩斷定他們兩人會齟齬磨擦,因而拒絕邀請左宗棠入其幕府。最後,1860年,左宗棠決定再參加一次會試並已束行就道,胡林翼的一封信使他中止了行程。胡林翼告訴左宗棠,他已被邀入曾國藩幕府,應徑赴安徽曾國藩大營。胡林翼的懇求、時勢的艱難、對才幹之士的需求終於克服了曾國藩對左宗棠的偏見,在曾國藩的提攜下,左宗棠開始迅速崛起、成就功名。[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