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5章 零落(十)

徐州西部所在的黃淮平原之上,奔騰的馬蹄踩爛了逐漸變薄的積雪,新一輪淮軍騎兵的冬訓,就此在飛揚的雪塵和汙泥當中轟轟烈烈的開展起來。

成群結隊披甲執矛的驃騎兵,持銃跨刀的獵騎兵,輕裝遊曳的斥候遊騎;還有伴隨護送輜重和騎炮車,而雜色裝備的輔助騎兵大隊,再加上從主戰軍序配屬過來的騎乘步兵營和車團;

足足正輔五、六個兵種約上萬騎人馬,在這一望無垠的雪地原野當中,進行嚴寒天氣之下的多種騎兵合成和協同的戰鬥演練與磨合。

而對於負責獵騎營實戰操演的主官羅克敵而言,這也是一次難得的體會和感受,正所謂是人一過萬,無邊無際,而上萬騎兵一旦動起來,就是恍如山崩海嘯狂濤激浪一般的,讓人目不暇接而熱血沸騰了。

換裝上了連珠快銃的獵騎兵可謂是如虎添翼,但也因此在戰場職能上愈加的分化開來;從原本小集群的邊沿突擊和側後騷擾,變得更加集中於穿插、迂回,出奇制勝的機動戰術,乃至協助步隊集群進行陣前的牽制和削弱殺傷。

正所謂是善於尋找戰機,而以己之強當敵之弱;

在此之前的遭遇戰中,被北朝的甲騎具裝給追得沒命奔逃的戰績,仿佛還是歷歷在目的昨天,只是現在這些甲騎具裝卻已經變成了可以信賴的友軍了;他們就是身邊的驃騎兵,如果說獵騎兵是一把戰場上遊走偏鋒的快刀得話,驃騎兵就是負責具體正面陷陣破敵的戰場重錘。

因此,在這一次操演當中,得到換裝的不僅僅是這些輕甲的獵騎兵,同樣還有那些來自安東的驃騎兵;因為在洛都城中繳獲了大批被遺棄的甲騎具裝,所以這些驃騎健兒也得以鳥槍換炮式的,裝備上人馬俱甲的行頭。

只是在具體的配備上有所刪減和改動。

比如,相對於全身披掛的嚴嚴實實的北朝甲騎,去掉了馬身後半部分的鏈網和整體的鑲甲罩子;前半身的只保留了進行重新鍛遭過,而變得更輕更薄的面簾、整片的雞頸和當胸,並且在馬背上再披上防箭的篷布,以減輕馬匹的負重而提高靈活性和持久作戰的耐力。

而騎兵護具也進行了適量的減重,只保留了前胸、身甲、掩膊、吊腿等,幾個整體冷鍛成型的大片防護部位;而且,無論是在騎兵的頭盔還是馬首護兜上,都插上了專屬的赤纓,奔馳起來在風中抖蕩飄揚,與閃動的鎧光赫赫交相輝映,而看起來格外威風和精神。

而且除了突陣的槍槊刀矛和陷陣用斧錘等重兵的不同比例之外,同樣也摒棄了傳統馬上弓弩而用上了淮地特色的火銃;只是相對於獵騎兵在步銃基礎上縮短身管,而專門使用的馬銃和連珠銃;驃騎兵使用的則是比較精致一些的三管手銃,號稱是近身防護的利器;

當然了,獵騎兵的防護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制造起來頗為費工的鏈甲和鎖帷子,已經逐漸淡出他們序列,人人都是身穿貼身帆布帛甲,外加一塊薄鋼前胸甲和淮東特色的緣邊盔;坐騎也有一副從頭遮到尾內襯棉的防箭篷布,既有所防護又能很好的保暖。

再加上新裝備的連珠銃,這樣就算是日後在遇到那些北朝的甲騎,似乎也不是沒有與之周旋和對抗的能耐了,光是停下來快銃齊發的鉛子糊臉,就足夠他們喝一壺的了。

而號稱輕裝的斥候遊騎隊,至少騎兵也有一身皮鎧或是鑲片背心,有些用的還是傳統的騎弓和手弩,有些則用上了馬銃和手銃;

至於號稱無甲的輔助騎兵大隊,其實也不是毫無防護,只是騎手的裝備式樣稍微雜亂一些而已,既有汰換下來的鎖帷子,也有舊式的鑲鐵甲;在火器的配備上也是以老式的喇叭銃和三眼銃為主。

再加上伴隨跟進的馬拉騎炮和專門配屬的騎乘步兵,可謂是攻守兼備而能走能戰。

麾下如此兵強馬壯的情景對於羅克敵而言,在梁山上各種困頓潦倒的艱難日子,仿佛已經是很遠之前的事情了。

而作為他們平時對抗演練的假想敵部隊,也是大批地道改造和歸順過來的北朝舊部,再用一水的北朝制式軍備給武裝起來,其中不乏原本是用來裝備,洛都京營和北衙六軍之類的精良甲械;

而且這些假想敵部隊同樣也有特殊的規定和章程,作為基本的激勵和獎懲機制:

如果他們能夠在日常對抗當中,能夠想方設法的挫敗和擊退這些作為對手的操練部隊;或是在對抗中找到和發現,這些正規軍序戰術和表現當中的破綻和漏洞。同樣可以得到相當優厚的獎勵和待遇的。

因此倒也不虞他們不夠賣力,相互征戰廝殺的操演起來,倒也是打的有聲有色的。

而按照新編操條和戰術理論,正常情況下騎兵序列單獨作戰的流程和戰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