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4章 瀾動(九)

東寧府的白沙城中。

我正在品嘗夷州南部當地的特色民間飲食,梘子羹,炒蚵仔還有老黃湯,配以作為主食的閩味燒肉飯和塔頭酥。

燒肉飯的主料當地的特色之一,米飯是來自當地島越土人種植的矮種小稻,肉就是多的有些泛濫成災的山豬,也算是地方農業生產的一大害,這次被乘機打死和捕獲了許多;

似乎是因為海島上進化出來的品種,這些黑色斑紋的山豬與別處體型碩大而獠牙見長的同類不同,放血之後的肉味中有一種特殊的勁道和鮮香。

塔頭酥則是山芋刨片用甜繆米漿裹和了芝麻花生等果仁碎之後,炸出來塔狀的金黃吃食。

還有當地專門養殖的肉狗做成的五花煲,以及山菌燉煮出來的茶樟鴨,和南傳而來蒲葉燒鵝;

因為歷史上的當地多澤而濕瘴,因此沿襲下來飼養鵝鴨等水禽極多,以至於這段時間駐留的部隊,號稱是天天吃鴨子吃的都要吐了。

而我畢竟還是沒法想歷史上那些梟雄豪傑一般,對於親近的人安危可以鐵石心腸的之置於不顧,或是一切以大業未最優先的事項,乃至在父母妻兒都落入敵手之後的威脅,面不改色的說上一句“請分一杯羹”。

這段時間因為私底下心理牽掛和擔憂家人的安危,可謂是患得患失當中的食之無味,只能靠繁多的事物處理來稍稍轉移一下注意力。

現在總算是有個準信了,不由讓人我也是胃口大好,而決定好好吃上一頓來犒勞和放松一下自己。

只是根據初步送回來的消息,她們這一輪能夠在廣府之亂當中脫身,羅氏本家那裏為此付出的代價也是格外的沉重;畢竟,我當初的準備可沒有預料到,是為了在叛亂的情況下殺出一條血路的。

因此,留在城內的報更隊和義從社成員,幾乎是在動亂和沖突當中損失殆盡;而留在城外待機的龍州團左所部,也是在接應和掩護本家突出的過程中損傷過半。

就連作為備用逃生通道的碼頭和船只,也在叛亂當中被殃及池魚式的焚毀當場;因此,在數次與追兵的接戰,不斷的分兵誘敵和斷後之後,最終能夠伴隨出海並且抵達獄門島的,也只有寥寥不過三百多人而已。

又經過叛軍水師的連日包圍和攻打之後,等到外援重新到來挽回局面,包括島上駐留人員在內,能夠保持完好的已經是不足三分之一了;

因此,我已經下令為陣亡和失蹤的每一個人立碑勒名,作為烈士進行祭祀和紀念,並且優先從其受撫恤的家族或是親人當中,擇選子弟來繼承相應的位置。而沒有子嗣和家人的,則從孤兒營裏挑選一名來繼承姓氏和家名,將烈士忠誠奉獻到最後一刻的事跡和傳統沿襲下去。

但是不管怎麽說,她們總算是一個不少的安全回歸了,這就足夠讓人安心和慰貼了。

與此同時一起撤回來的,據說還有一只龐大的臨時船隊;因為據說是乘著擊敗叛軍水師所留下的空擋,辛稼軒在當地主動出擊,裹卷和征發了沿海十幾個大小港口,所有適航出海的船只;連同大量躲避戰火的各色人等一起,已經啟程向著夷洲這邊過來了。

這時候,負責隨軍機宜要務的掌書記第五平,也走了進來向我通報了兩件新接到的消息。

首先是關於景教,在淮北境內居然出現景教信徒,並且公開向教門宗錄司申報具體的身份和場所了;

所謂景教的景,就是光明的意思,也就是光明教;以景教流行於中國碑的發掘,而在唐朝的歷史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其前身乃是早期天主教中的異端——聶伯利斯派,屬於在以弗所宗教會議的鬥爭中,被天主教羅馬派聯合東羅皇帝,一起打到流放到小亞的君士坦丁大主教,聶伯利斯的追隨者。

流傳在現代社會的遺存,就是一度與黎巴嫩真主黨分庭抗禮之勢的,南黎巴嫩天主教馬龍派及其長槍黨武裝。

不過,這個派系在中國傳播的歷史,從初代拜見唐太宗的主教阿本羅開始,就是一部走上層路線而全面跪舔統治者的本土化過程,其中上帝變成了皇父阿羅珂,耶穌成了聖人移鼠,十二門徒成了十二法王。

而最奇葩的就是他們直接將大唐自太宗以降的歷代聖天子神主牌位,放在教堂裏與上帝一起膜拜,甚至連福音書的教義,都全面向更加通俗易懂的釋道兩家靠攏。

因此,這支景教才得以在唐代的異域三夷教中脫穎而出,壓倒先來的拜火教和後進的摩尼教,而一度成為唐朝官方特許在胡人居住地以外傳教的特例。

當然了在我那個時空線上,過於依賴上層路線的景教,因為三武一宗法難的唐武宗滅佛運動,給殃及池魚斷絕了傳承。而變成某種出土遺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