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章 憂亂(六)(第2/2頁)

這也是淮東軍現下軍職發展成熟後,開始施行的一種補充激勵制度。

按照成軍的早晚和表現,各自服役時間的資歷和功績多寡,來在津貼和補助上細分這些新老部隊。

比如剛成了的部隊,就只有“暫編”的頭銜;無論薪餉還是津貼、補助還是福利都是有所減等的;

直到服役一年逐項合格之後,才可以稱為“新編”某部,享受最基本的待遇和福利;

而日常作為架子部隊為此的存在,則通常被稱為簡編;大量吸收自外部武裝力量,或是合並壓縮自其他部隊的建制,則被稱為“整編”;

只有服役超過三年,而考核優良的部隊,或是在較大的戰事中有優秀表現的新晉,才可以得到,才可以享受完全待遇和福利的“正編”部隊。

然後再接下來,則是老字號營頭們的額外福利;又有專屬字號的老營和只有駐地通用字號老營之間的差別。其中擁有專屬字號的老營頭,在淮東軍數十個營頭當中,也不過授予了七個半而已。

以鼓勵這些部隊之間相互日常的良性競爭和戰場主觀能動性的表現。

因而,另外兩個主戰營,則是來自行營右護軍簡編第九營,前軍簡編第八營;這兩個被補足的尾數序列,以承當相應駐守小清河防線的職責。

而三個防戍營,則按照沿海平原的南北走向,分駐在兩州的龍城、景縣、塔城等交匯要沖之所。

此外,還預計以城為單位,用繳獲甲械雜七雜八的剩余,將填戶移民的青壯武裝起來一部分,組成約莫七個守備團的基礎。

而如今有了新地盤和縱深,以及相應增加的錢糧賦稅和人口的基數之後;相應主戰部隊的上限,也可以略微向上調整一些了。

這樣,除了屯墾營造性質的建生軍和部分脫產的各地守備團之外,淮東鎮的主要武裝力量在總數上達到了六萬三千員左右。差不多等於十五口抽一丁,或是五戶養一兵。

當然了,在國朝的編制中,則還是只有四萬七千人的員額。而且這個供給數量也不是全額的,折現成雜七雜八的物資之後,能拿到手的大概還有八九成,放在國朝的慣例中,也算是相當的良心了。

而在隨軍的姚平仲和折可適之間,我也在權衡考慮著,讓誰留下來作為正任,負責經營和守禦這新取的兩州之地。

經過這些年的鍛煉和考驗,這兩位也呈現出各自發展和成長的趨勢來。

像我身邊放出去獨任一面的姚平仲,經過在萊州團練副使的鍛煉,治軍官民的綜合水準更平衡全面一些,不足就是沒有親自殘余過大戰役的領兵經驗;

而最初被我看好的折可適,也在延邊的軍中表現出某種積極進取的鋒芒來。可以說每一次隨軍出擊的機會,他不論在誰的麾下聽效,都表現出令人注目的水準和活躍度來。

只是,也就沒有過多的機會讓他在後方庶務上有所表現了。

而這一次留守的人選,雖然軍事上的壓力有限,但更需要兼顧多方面的職責。

不但要能種田盡快獲得產出,還要保持足夠的戰略主動性;也就是維持有限而精幹兵力的情況下,對平盧道營州方面的北朝軍,進行持續的騷擾和試探。以保持足夠聲勢和壓力,以及事態上的主動性。

這就要求對騎兵的運用,與和步軍協同也要有相應的經驗和水準。還要有足夠的機變和城府,可以及時處理北面羅藩地盤上的發生的事態。

因此,也讓我一時有些委決不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