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0章 思變(五)

隨著劉厚帶隊的騎兵隊陸續歸來,才發現他們所取得的戰果,甚至比我們當初的預期的還要好一些。

這只奇兵隊,不但以數十傷亡為代價,幹掉了一只數百輛大車組成的運輸隊,帶走了所有的騾馬運力;還乘勝追擊就近焚毀了數處沿途的哨寨和燧樓,又尾隨敗亡的敵兵打掉了位於大寧堡的一處糧台所;然後就地設伏殲滅了兩只巡邏隊,幾乎無一走脫……

然後用活動期限內,剩余最後一點時間,全力驅趕當地人口南下,而制造出某種騷擾和進攻營州境內,虛張聲勢的假象來。

由此也再次確認了,那只平盧軍馬是真的撤走了。

劉厚帶領的騎兵隊,幾乎是尾隨著他們大隊人馬浩浩蕩蕩的一路不停,沿著遼西走廊一直退到南端的營州境內白狼山附近。

只是對方軍容還算齊整,裝備輜重尚在,因此這一只奇兵就算跟了過去,也沒有找到可以動手的機會。

因此剩下的時間裏,小清河北岸的土地上,都被籠罩在了此起彼伏的號子聲中。

我正在讓部下依照淮東的操條和經驗,操練那只協同作戰的友軍。當然這是嚴重縮水後的刪改版,專門提供給那些守備團到防戍營之間的過度教材。

對於依靠體力為主的冷兵器作戰,也有相應配套的適應性。只要再將一些原本配發武裝給民夫的老舊銃具,提供和教導他們使用,(反正他們兼帶了類似的角色),再操習以最基本的號令和隊形,就能形成最初步的戰鬥力了。

這麽做。

一方面是順手閑得無聊提高一些配合度和組織指揮效率;另一方面,則是對於不余遺力提供資源的羅藩,某種程度上的誠意和示好。

當然,救我的幕僚小組的私下評估和判定來說,這也是一種長遠的後手和潛在的備用計劃,比如在羅藩內部扶植和培養一個傾向我方的群體。

而且在沒有比這群,已經見識過我軍的厲害和戰績,可以說是在戰場上相當的老實聽話配合有加,在日常頗為俯首帖耳的友軍部隊,更好的實踐對象了。

再加上,他們本身就是從組織相對松散的各部裏,為了救援失陷在東山城裏的主家,而被臨時抽調和拼湊出來。因此,事後維持下來的組織結構和模式,也與羅藩本來的架構略有差別。

雖然同樣是營團隊火什的層級,但是具體武裝和人員的配比,卻是為了配合淮鎮的作戰,而不斷調整過的。

因此,進一步操練起來,也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和好處。當然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支輔助性質的部隊,也將成為淮東與羅藩合作的某種樣板和範本之一。

目前,這兩千人分作四個小營,每個小營兩團一隊人的格局,來輪流承當低強度警戒、巡護、勞役等日常勤務活動。

而在遇敵的時候,他們則要承擔先行突擊、破障、探路和開道的職責;或是充當火器部隊的臨時屏護和提供近身肉搏的需要。遇到城邑則先行進入探查和鎮壓,作為後續大隊火力的指引和扮演打草驚蛇的角色了。

再加上我軍不斷用繳獲的剩余裝備去武裝起來,因此,這支部隊裏長短兵齊備,而近戰甲兵的比率可以說是高得嚇人,幾乎達到了人人披甲,一什三馬的程度。

再加上這支部隊的兵士來源,多出自山地頗多的北方諸軍府。

因此,善用弓箭的比例也不少,同樣用弓弩武裝起來之後;除了不能當騎兵沖鋒陷陣之外,簡直就是一兼多能能者多勞的多面手了。

雖然這麽下來,不免從各方面來說有些過於平穩中庸,但是對於我的部隊來說,赴湯蹈火踩雷的炮灰和肉盾什麽的,卻是剛好夠用就行。

比如列隊站在大盾的掩護後面,一邊射箭和持矛推進什麽的。

……

而在北方的遼西郡內。

夜色籠罩下的開義城城頭。碩果僅存的大將,守捉副使薛鼎封正在墻道中巡視著。

煙熏火燎的殘缺城垛上看出去,可以看到火堆和火把照得通明的圍城營地。白天留下來的血腥和焦臭味,依舊濃重的彌漫在空氣中而久久無法散去。

城墻內幾乎是遍地可見白日激戰時,所留下大灘大灘幹枯的血跡和火燒過的汙漬;而推上墻頭床弩差不多已經損失殆盡了,最後能夠重新修理回來的,還不到三分之一;而墻根下的基礎也被突進的敵人,給鑿掘的坑坑窪窪;

僅僅用了兩天,就已經變成了這幅光景。

他看著一張張或許肅然,或是麻木,或是緊張,或是討好和卑微的臉龐,一邊也在暗自思慮著眼下的種種。

從城頭望下去的城內萬家燈火之中,大可以看出來,這座可以容納十數萬人的開義城中,其實並沒有想象的那麽多人。

因為前日的突發事件和在東山城敗退的太快,除了他麾下及早抽身保全的數千部屬,以及被沿線一路裹挾回來的地方駐防人馬之外,也就是開義城所在遼西郡內,靠得較近的軍民百姓,才有機會退入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