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悵懷(五)(第2/2頁)

而在多數時候,對那些淮東軍四下出擊,收集人口和牲畜的舉動,采取了某種意義上敵進我退,敵退我進的積極避戰措施。

乃自不惜代價的組建足夠規模的騎兵,利用平原上的機動之變,冒險跟進敵方的步驟,在對方打擊那些番胡的同時,也順水推舟的做一些撿便宜的勾當。

甚至在暗地裏,對與那些饑而無食向東投奔的流民,都采取了變相的放任態度。對包括他在內的大多數北軍將帥來說,無法養活的人口,同樣是潛在的隱患和不安定因素。

雖然,在洛都方面幾次三番敲掉和勒束下,不免有飲鴆止渴的資敵之嫌,但是好歹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把包袱搜甩給了對方不是?

唯一不甚滿意,也不如人意的。

便是在他主導下的對峙前線,對於淮東各州的情報收集和滲透,一直就進行的很不順利。

原因無他,淮東對外來流民的強制編管和檢疫,就足以讓大多數摻沙子,混入眼線的布置和手段無用功了。

畢竟,再怎麽得力精幹的探子,被關在某個封閉性的營地和區域內,日夜不停歇的勞作上大半年,也就沒有辦法發揮任何作用了。

好容易在日常艱苦的勞作中,通過甄別和檢疫被放出來,依舊要被圈定在特定的地域內,繼續參與集體性的勞動,並且用編組連座來相互監督和制約。

到了這個階段,如果想要逃亡的話,倒是不成問題,但是這繼續潛伏的意義和用途,也就沒有了。

而且在淮東治下,基本沒有任何遊蕩在外的閑余人手,一經發現被舉告的話,就是送去采石場或是海邊挖鹽之類,勞動改造的結果。

因此,最後能夠發揮作用,並傳回消息來的,只有兩三年前剛進淮東的一開始就埋下,為數不多的幾個暗樁而已。

但是同樣的,他們能夠提供的消息,也是相當不穩定也缺乏重要的東西,畢竟不是什麽人都有機會上前線服役,又能成功在高度戒嚴的軍隊中,收集到有用的東西,再安然無恙的傳遞出來。

至於嘗試性的想要在對方內部獲得火器,則是來自洛都方面的要求和主張,而姑且為之而已,他自己並不抱有太大的希望。

畢竟是敵方戰力的根本重器,能夠在戰場上有所撿漏,獲得一些樣本也就算了。

還要想要從對方內部打開缺口,獲得批量的火器,那就是某種不自量力的癡心妄想了。

對於這種威力不俗的火器,楊可世自然也有自己的想法。只可惜他的治下,一無足夠的技術和匠人,二無相應的產出和原料。

事實上,就連相當部分的錢糧器械,都是仰仗洛都為主的後方提供。就算運氣好在戰場上繳獲一些,也被他送到洛都去,作為某種獻禮和示好。

因為,那裏據說在著手重建一只,類似被擊滅的神彪軍一般的火器部隊。

因此,他更注重立足現實,至少他的部隊慣用的都是使用刀槍弓弩,也只能在這個便於修造的基礎上精益求精,然後用戰術和謀略,來彌補相應的差距和不足了。

至少在揚長避短,與敵周旋之上,他還是有所信心和底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