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史記》失載了的歷史(第3/10頁)

秦昭王即位的時候,年紀尚幼,秦國的政權,由母親宣太後代理,魏冄成為輔政的第一權臣,直接出面主持國政。在秦昭王在位的五十六年間,魏冄一共五次出任秦國的丞相,在丞相任上當政二十五年之久,成為秦國歷史上任職最久的丞相。魏冄文武雙全,他不僅善於處理內政外交,還多次親自出任將軍,統領秦軍征伐趙、魏、齊等國,為秦國的強大立下了赫赫功勛。在魏冄當政其間,秦國內政穩定,外交活躍,秦軍順利進軍關東,逐一擊敗各國,在爭取統一天下的主導權的過程中取得了絕對的優勢。在魏冄的主導下,秦昭王第一次稱帝,向天下顯示了秦已經具備了統一天下的意志和實力。

在魏冄輝煌的一生當中,有兩項功績最值得提起:第一當然是他當機立斷,平定季君之亂,擁立秦昭王安定秦國政權;第二是他善於用人。白起是秦軍的名將,在秦國統一天下的過程中立下了最大功勞。白起出任秦軍大將,是由魏冄推薦的;白起所有的重大軍事行動,都是在魏冄堅定的支持下獲得的成功。魏冄為相,白起為將,可以說是秦國歷史上最佳的將相組合。正是在這一對最佳組合的合作下,秦軍取得了伊闕之戰的勝利,徹底打垮了韓國和魏國;也正是在這一對最佳組合的合作下,秦軍取得了鄢郢之戰的勝利,迫使楚國退出了統一天下的候選人行列。

長平之戰,秦軍在白起的領導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勝利,決定了最終統一天下是秦國而不是趙國的大局。不過,此時的秦國,魏冄已經退出政治舞台,獲得了勝利的白起,身後沒有賢相的支持,受讒言而不得善終,被迫自殺,乘勝攻入趙國的秦軍,也因此大敗而歸,秦國統一天下的時間,由此推遲了四十年,留待秦始皇來完成。

司馬遷稱贊魏冄說:“穰侯,昭王親舅也。而秦所以東益地,弱諸侯,嘗稱帝於天下,天下皆西向稽首者,穰侯之功也。”這句話說,穰侯魏冄是秦昭王的親舅舅,秦國之所以能夠東進擴張領土,削弱諸侯,稱帝於天下,迫使各國面向西方低頭,向秦國稱臣,都是穰侯的功勞啊。魏冄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不僅是一位政績不凡的賢相,也是一位卓爾不凡的賢外戚。他的歷史地位,不能局限於秦國的歷史,更要在秦統一天下的大視野中予以高度的評價。

4. 奇特強悍的宣太後

在秦昭王時代,魏冄是楚系外戚的頭面人物,國內國外的大事,出頭露面的多是他。他的姐姐宣太後呢,身居宮中,垂簾聽政,是楚系外戚的核心人物。楚系外戚的其他成員,都在她的卵翼之下,分據要職,牢牢地將秦國政權掌握在手中。

羋戎是宣太後的同父幼弟。宣太後出嫁到秦國時,他還在楚國,後來在楚國犯了罪,被迫離開楚國到了東周。宣太後當政以後,羋戎被從東周召到秦國,大受重用,出任丞相,被封為華陽君,成為楚系外戚的另一位頭面人物。羋戎、魏冄與宣太後三姐弟,成為長期主宰秦國政壇的三巨頭,被稱為“三貴”。

當時的秦國政壇,又有“四貴”當政之說。“四貴”的前兩貴是穰侯魏冄和華陽君羋戎,另外兩貴是高陵君嬴悝和涇陽君嬴市。嬴悝和嬴市是秦昭王嬴則的弟弟,宣太後的兩位小兒子,他們也積極活躍於秦國政壇,參與國政,出使外國,領軍征伐,成為位尊權重的封君政要。史書上說,魏冄專政擅權,涇陽君和華陽君無所顧忌,高陵君進退不請,秦王大權旁落,四貴私家富於王室。這種說法,出於遊士的誇張、政敵的攻擊,雖然是偏頗的一面之詞,也確實反映了楚系外戚傾權秦國政壇的一面。

宣太後是秦昭王的母親,三貴的首貴,四貴的後台,勢力龐大的楚系外戚,宛若眾星拱月一般,圍繞著她此起彼落,升降沉浮。秦國的國運和勢力,在宣太後與秦昭王當政期間,達到了秦國立國以來的最高峰;不可逆轉的秦國統一天下的局勢,也決定於這個時期。不僅在秦國的歷史上,就是在中國歷史上,宣太後也是一位了不得的女性,一位傑出的政治人物。她不僅擅長國事,政績非凡,而且行事為人特立獨行。如果用後來的歷史人物來加以比況的話,宣太後可以說是一位“秦國的武則天”。

在《戰國策·韓策》中記載有這樣一個故事,秦昭王即位不久,楚國進攻韓國。韓國多次派遣使者向秦國求救,秦國都不理睬。原因嘛,在於宣太後。宣太後是楚國人,她不久前剛剛為兒子秦昭王從娘家娶了楚夫人,秦楚兩國正在新婚的蜜月中,她不願意與楚國交惡。韓國無奈,再次派遣使者尚靳到秦國面見秦昭王,陳述利害說:“韓國在地理上是秦國的屏障,在外交上是秦國的隨從,兩國間的關系,可以說是唇齒相依。如今韓國危急,秦國不予救助,唇亡齒寒是必然結果,望大王再三考慮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