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呂不韋真的是秦始皇父親嗎?(第4/8頁)

這個人就是當事人子異。

我們前面已經談道,呂不韋第一次見到子異,是在他從陽翟到邯鄲來做買賣的時候,那只是一次偶然的相遇。不久以後,呂不韋再一次來到邯鄲,直接登門拜訪子異。這一次見子異,呂不韋做了充分的準備,他是為一樁大買賣而來的。這樁買賣,不但是呂不韋商人生涯中最大的一樁,也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樁。

呂不韋進得子異家中,稍事寒暄以後,他試探性地對子異說道:“公子住的地方,門戶不夠高大,如果公子不嫌棄的話,在下能夠張大公子的門戶。”

子異回答道:“你最好先張大自己的門戶,再來張大我的!”

不愧是王子王孫,矜持的應對中不乏詼諧。

呂不韋接著說:“公子未必想到過,在下呂不韋門戶的張大,有待於公子門戶張大以後。”子異是聰明人,明白呂不韋是有備而來,話中有話,他馬上請呂不韋入內就座,做深入的交談。

呂不韋戈

約公元前262年(秦昭王四十五年),商人呂不韋來到邯鄲,結識子異,認為“奇貨可居”。他盡全力幫助子異成為秦國國王,獲得拜相封侯的回報。此戈是他在相國任上監造,是他位極人臣的證明。

在密室的深談中,呂不韋首先為子異分析了秦國王室所面臨的繼承問題。呂不韋對子異說:“令祖父秦王已經年老,令父安國君不久前被立為王太子,已經確立了繼承人的地位。令兄子傒,得到賢者士倉的幫助,又有他母親在當中說話,似乎已經形成了接班的態勢。不過,在下聽說令父寵愛華陽夫人,而華陽夫人沒有兒子。令父的嫡嗣至今未定,大概將取決於華陽夫人的意向吧!”

呂不韋這段話是話中有話,言外之意是說,只要公子同意,我就有辦法說動華陽夫人立公子為安國君的繼承人。聽了呂不韋這一番話,子異深以為然。他離席起身,以頭叩地施大禮說:“如果真能如你所言,說動華陽夫人立我為繼承人,將來即位以後,我一定平分秦國與你共同治理。”

呂不韋與子異深談的時候,子異的祖父秦昭王已經在位四十五年,有六十多歲了。子異的父親安國君被立為王太子時,已經將近四十歲了。古人的壽命遠比今人短,戰國秦漢時代人的平均壽命,不到三十歲。以當時人的眼光看來,六十多歲的秦昭王,已是垂垂老矣,不久將辭別人世了。從而,安國君繼承王位的事情就在眼前。老王在世還有幾年的算計,用一句今天流行的話來說,已經開始倒計時。

呂不韋的算計,是以安國君不久將即位為前提的,既現實又超前。安國君即將即位,而即位以後,他的繼承人就是王太子。安國君年近四十,盡管有二十多個兒子,繼承人——未來的王太子是誰,卻還沒有確定。繼承人懸而未決,是因為安國君寵愛華陽夫人,華陽夫人是他的正妻,他與華陽夫人沒有子女,他們還在等待觀望。

安國君和華陽夫人究竟在等待什麽?在這個觀望的局面裏,為什麽呂不韋認為安國君後嗣的問題,將取決於華陽夫人的意向呢?

6. 華麗的家族

華陽夫人是何等人物,她為什麽能在王太子繼承人的問題上一語定乾坤呢?這要從她本人和她的家庭說起了。為了便於大家了解情況,我先請大家看兩份材料:一份是華陽夫人的個人材料,一份是華陽夫人的家族材料。

材料A所載華陽夫人的個人情況比較單純,也比較清楚,除了不知道她的名字而外,似乎沒有需要特別說明的地方。材料B所載的情況涉及秦王的家系,兩個家族的關系交錯在一起,必須做一些說明。

首先看表的左邊部分,華陽夫人是楚國人,屬於以宣太後為首的楚系外戚一族,熊姓羋氏。她的華陽夫人稱號,應當是從華陽君羋戎那裏承繼過來的。羋戎,是秦昭王母親宣太後的弟弟,曾經做過秦國的丞相,是楚系外戚的頭面人物之一。以姓氏稱號推斷,華陽夫人應當是羋戎的直系後人。華陽夫人的丈夫安國君是宣太後的孫子,羋戎的外甥,再結合輩分來考慮的話,華陽夫人應當是華陽君羋戎的孫女。華陽夫人姐弟三人,姐姐被稱為華陽大姐,弟弟受封為陽泉君。

下面,再請看表的右邊部分,宣太後是羋戎的姐姐,華陽夫人的姑奶奶。在秦王的家系中,她是秦昭王的生母,安國君的祖母,子異的曾祖母。宣太後出身於楚國王族,熊姓羋氏,嫁到秦國來,先做王妃,號為“羋八子”。八子,是王妃的一種等級稱號,在前面冠上姓氏的羋,就成為她的專用稱號,而宣太後呢,是她做了太後以後的稱號。這位宣太後,可是秦國歷史上一位了不得的政治人物,她扶持秦昭王即位,依靠羋氏家族的力量多年秉持秦國國政,政績不凡,生活放縱,可以說是一位“秦國的武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