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三章 天津

從北平到天津,不過只是短短幾個小時,但是在某個方面來說,從北平到天津,卻像是往返兩個世界。

從滿酋同治為換取西洋人支持,將還只是一個水陸碼頭的天津被辟為通商口岸,引英美等國於天津設立租界,再到其於天津設立槍炮局。隨後天津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歷史背景,迅速成為中西異質文化的交匯地,並率先登上快速發展的現代化車道。而天津真正的發展,卻是在開宏元年之後,在天津被選定為華北地區的經濟中心之後,這座城市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不過只是短短數年,便隨著鋼鐵廠、紡織廠等機器工廠的建立,而迅速發展成為華北地區的最重要的工商業中心,並迅速取代了北平。

在開埠伊始,在華外國人將天津視為中國“最肮臟、最騷亂、最繁忙的城市之一”,然而,經過多年的發展,一度遍地皆是深溝、大洞、臭水溝的使人惡心的可恨的道路……被鏟平、拉直、鋪平、加寬……城壕裏的好幾個世紀集聚的垃圾也清除掉了。而在一些外國遊客的遊記之中,更是用另一種方式描述著天津:“走在天津城裏最氣派、最整潔、最美麗的街區,令人仿佛來到了歐洲的都會。”

歐洲的都會是什麽模樣,朱宜鋒並不清楚,但是現在的天津新城相比於武昌、南京以及上海、廣州等地亦毫不遜色。街道兩側四年前種植的懸鈴木,這會已經長出了高大樹冠,於人行道上形成連綿的林蔭道。

透過車窗,可以看到一列電車從街上迅速駛過,從兩年前,第一列電車於帝都投入使用,開通第一條公共電車線路,再到現在南京、廣州、上海以及天津等地的公共馬車迅速為電車所取代,中國對於新技術的應用可以說,遠遠領先於世界各國。

而作為這一切的倡導者,朱宜鋒很多清,在這看似進步神速的背後,實際上完全是自己的“一意孤行”,如果沒有他當初在帝都建設中拍板定下使用公共電車,並直接參與電車的研制,恐怕就不會有現在初露鋒芒的電車掀起的城市交通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

坐在馬車上的朱宜鋒在心裏如此嘀咕一聲,在另一個世界,從19世紀60年代後期,隨著發電機、電燈、內燃機等發明的應用,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了,人類也由此進入了“電氣時代”。

“電氣時代!”

從什麽時候開始,中國進入了電氣時代?

從1855年發明電燈、發電機,再到次年發明電動機,再到……想著那輛采用內燃機的火車,似乎中國已經開始了第二次工業革命。

沒錯,中國現在的領先,實際上完全得益於一直處於推進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領先位置,不僅初步建立電氣工業,甚至還建立了合成化學工業,盡管只是剛剛打下一個基礎,但是這個基礎卻正是英美等國所欠缺的。

甚至,戰爭的爆發還導致了諸如電車等新發明不能像電燈、發電機一樣傳播到海外,1860年代的技術傳播遠不能同後世相比,盡管中國和這個時代的各國一樣,除了少數保密技術之外,並沒有限制技術的輸出,但那些技術大都沒有引起西洋人的興趣,至少現在還沒有。

“技術優勢……”

在唇邊念叨著這句話,朱宜鋒默默的點點頭,只有通過不斷的保持技術上的優勢,中國才有可能在這場戰爭中處於不敗之地,畢竟,國力上的差距在一時半會,不可能追平。

“看來,還是要想辦法迅速完成基礎國力的發展啊……”

心底這麽思索著,朱宜鋒想到了今年剛剛制定的戰時工業發展計劃,根據這一發展計劃,在未來的三年內,帝國中央銀行將會向大冶、廣州以及天津三大鋼鐵公司提供1.5億元的貸款,用於其進行鋼鐵廠以及鐵礦的擴建工程,同時還會提供1.2億元貸款用於煤礦建設。而這只是累計三十億元工業發展計劃中的一部分。

除了提供低息貸款支持這些企業擴充力量之外,政府企業同樣也得到大量的資金,以期在短期內實現工業力量的迅速加強。而這甚至還不包括去年戰爭爆發後,帝國度支部以及中央銀行提的六億元工業備戰資金,從現在看來,這筆投資無疑是值得的,上百家重點的工廠的規模都擴充了一倍,部分工廠企業的產能增加已經顯現出了效果。就像天津新港船廠,這座隸屬交通部的船廠在去年,不過只能建造2000噸商船,但是現在其設備已經可以滿足建造萬噸輪。

“……新港船廠現在已經承接有12艘交通部定購的2000噸以及5000噸運輸輪……”

作為新港船廠的負責人宋培恩的每一句話都顯得很是謹慎,他沒有想到陛下會突然造訪天津,更沒有想到其來到新港船廠。所以他才會顯得有些緊張,以至於不知道應該向陛下說些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