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華之心思(第2/2頁)

正因如此,司馬雷寧願出門花幾個銅板買一份報紙,也不想讓人覺得自己是刻意結交之嫌。

而這時酒館中的眾人聊著聊著,又聊到了南京城內的時事,與當年在京師時,各地士子的謹小慎微不同,在南京許是因為漢王早在武昌時就曾言“不以言罪人”,加之報紙上經常有人發表文章,指點時事,如此一來,這些士子們自然也樂得於公共場所“慷慨山河”。

“許明兄可知,當初漢王初抵南京之時,石卿公曾領參軍府上下諸人勸進……”

那邊的談論讓司馬雷連忙堅起耳朵,那次“勸進”,早在尚未抵達南京時,他就有所耳聞,雖說勸進沒有成功,可卻也是從那時起,漢公易稱為“漢王”,也算是有所成吧。

“當時漢王答道:‘我以布衣起兵,君臣相遇,得成大功。今雖擁有江南,然中原未定,正有事之日,豈可坐守一隅,竟忘遠慮!’自然是不聽所奏。又過了五日,參軍府再次朝會,石卿公又奏說:‘願陛下早正一統之位,以慰天下民心。’漢王先是思索片刻,而後又對眾人說:‘我思:功未服,德未孚,一統之勢未成,四方之途尚梗。昔笑偽教,才得一隅,妄自尊大,迨至滅亡,貽笑於人,豈得便自效之;果使天命有在,又何必汲汲乎!’當時石卿公、儒齋公等復請說:‘昔漢高祖誅項氏,即登大位,以慰臣民。今陛下功德協天,天命之所在,誠不可違。’也不回復,即下殿還宮,以手諭諸臣說:‘始初勉從眾言,已即王位。今卿等復勸即帝位,恐德薄不足以當之,姑俟再計。’……”

“至此已為二次勸進,如若石卿等朝中諸公再行勸進,想來王上是不會再拒天下萬民之請的!”

對於這些讀書人來說,他們深知皇帝在即位之前要行“三推讓”之禮,這是禮制。而讓他們好奇的是,為何直到現在,還沒有人再次勸進,當然,若是他們有能力上書漢王的話,恐怕也會上表“勸進”,甚至盡管他們在這裏慷慨河山,卻沒有人敢說“一同上書勸進”,畢竟,這個風頭還輪不到他們。在眾人的談論聲中,從“勸進”自然談到了將來的國號,幾乎所有人都相信,將來的國號絕對是“明”。畢竟漢王是皇高皇之後,繼續皇明正統,是再正常不過之事。

聽著那些人談論著的這些事情,司馬雷反倒是越發後悔自己為何在這酒館之中浪費了數日時光,整日這般閑談又有何用?

“罷了,還是去那學堂看看吧!”

便走出了酒館,在附近的報攤上買了一份《江南時報》,然後便找到了那份廣告。

“每月學費十五元,這可真貴!居然在外城!”

嘴裏感嘆著預科學校學費之高,司馬雷倒也沒有猶豫。

“明天過去看看吧,若是當真物有所值,倒也值得……”

雖說司馬雷是寒門子弟,可這次為來南京赴考,卻也典了二十五畝祖地,這些年,為了赴考,他幾乎已經典盡家業,而這次赴考之所以是他最後的機會,正是因為他沒有家業支撐著他再考一次。

“一個月十五元,三個月就是四十五元,再加上筆墨紙硯,估計需要六十元,現在……”

在司馬雷算著接下來的幾個月開支時,他又看著報紙,在看著報紙的時候,他注意到報紙角落中的一則新聞。

“漢公所委赴洋考察團外交司主事郭嵩燾一行昨日抵達南京下關碼頭,隨同回國者,除考察團一行二十一人外交司官員外,另有留洋生三十九人……”

這一則新聞就那麽擠在角落裏,實際上,在報紙上像這樣的新聞幾乎不值一提,尤其是現在,即便是剛來到南京,司馬雷也知道,想要了解南京政事,就先看報紙,在報紙上可以看到現在南京城內最熱門的消息,現在什麽消息最熱門?

恐怕也就是擁立勸進。而在這報紙上同樣也不例外!報紙上同樣也有文章言道著漢王應該早日登基,以安天下民心。

看著報紙上的文章,司馬雷突然冒出一個念頭。

“看來,要不了幾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