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 突如其來(第3/3頁)

“主公,現在廣東正需要其這樣令行禁止之巡撫,非如此,不能平廣東之大疫!”

面對駱秉章、張亮基兩人的進言,朱宜鋒的心思猛的一沉,他看著眼前這兩位為李子淵開脫的下臣,腦海中想到的卻是滿清統治兩百多年來的形成的“惡例”。

在明代,民間百姓暢快議論,以及劫社聚會,散步抗議都是司空見慣,即便在最黑暗魏忠賢時期的短短三年內,也無法控制民間的輿論,還有民間力量敢於出來挑戰,而在其他時候,民間的輿論抗議更是足以影響朝廷的政策走向,官員的去留。明代的士大夫也好,百姓也好,對此都以為是天經地義的,但在清朝則如何?如果類似明朝萬歷和天啟年間反抗礦稅以及閹黨的那種聚會抗議,恐怕緊隨而來便是變本加厲的打壓,主事者被殺、百姓被流放三千裏……

對比於明朝,其雖然有種種缺點弊病,國家的機器運轉也存在眾多問題,但卻是一個充滿生機活力的社會,而到了滿清統治之下,雖然國家機器的運轉看似更加流暢,但整個社會都陷入死氣沉沉中。

最終,正是滿清這種對“民變”,準確的來說是對中國人的警惕,為了鞏固他們的統治,他們不惜一切代價,用最殘酷的手段去彈壓“民變”,從而去除國人心中的最後一絲“自由”之心。最終他們成功了,他們成功的把中國人脊梁骨也徹底打斷,從此奴才氣,瞞與騙,做戲的虛無,精神勝利法成為了中國人的民族性。

而且這種惡劣的影響即便是在府中,也無法避免,就像張亮基、駱秉章,他們無一例外的不覺得的對民變的彈壓有什麽不對,無一覺得的死了一百多人有什麽大不了的,因為他們習慣了,他們習以為常了,如果這種慣性繼續持續下去,那麽即便是自己成功的推翻了滿清,將來的中國又是什麽樣的國家?

“主公,臣以為,當前必須先以防疫為主,至於李子淵,可以密電嚴斥的同時派出得力之員徹查此事……”

主公的沉思不語,讓林治平於一旁輕聲提醒道。

“為天下蒼生計!以臣看來,此事還需待到大疫趨於平穩之後,再行定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