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說服(第2/2頁)

張亮基口中的“漢督”亦是大漢都督府的大都督,而“漢督”一名正是由其所稱,現在已經為人們所接受,在別人看來,這“漢督”之名不過只是一個稱謂,但是於張亮基看來“漢督”兩字,卻帶著更深的含意,比如將來其可為“漢王”,自然也是區別其與粵匪不同之處。

“漢督實為堂堂皇明之後,自是有天命者,自當為我中華之真主,今時漢督起後,復以中華,不正是順應天命之舉,還望儒齋切莫自誤!”

何謂天命?

天命這東西總是飄渺不定的,但對於任何一個讀書人而言,這看似飄渺不定的天命,卻總是會對他們造成一定的影響,縱是如駱秉章亦也是如此。

對於所謂的“皇明之後”,駱秉章不覺得的有什麽,但是他卻非常清楚,這一面大旗對於漢人來說意味著什麽,縱是那粵匪起兵之初打出的旗號不也是“反清復明”嗎?若是他日這所謂的“漢督”打出“反清復明”的旗號時,自然更能得以民心。

一面“前朝”的旗幟可以換來民心嗎?

至少可以換來一部分,作為廣東人的駱秉章又豈不知道,這前明自永歷起雖亡近兩百年,可卻依為百姓所記,洪門也罷、天地會也好,無不是打著“反清復明”的旗號。而且所謂的“皇明之後”的身份,對普通百姓亦極具蠱惑性,對於許多百姓而言,單就是這血脈便表示其已具“天命”。

天命!

若是百姓信以天命的話,那這朝廷又能如何?念及當下的局勢,駱秉章的心思不禁為之動搖起來,他的目光也變得有些迷茫。

切莫自誤!

於心底念著張亮基的提醒,駱秉章反問道。

“那石卿是否正因如此,方才甘為漢督所用!”

稱謂上的些許改變,讓張亮基於心底一笑,曾為封疆之吏的他比誰都更了解漢臣的心思,對於大多數漢臣來說,或許他們言道著“吾皇聖明”,可實際上“滿漢畛域”的現實卻是任何人都無法忽視的,在那“首崇滿州”的氛圍下,漢臣永遠低滿臣一等的現實,總是在提醒著他們,他們是什麽人,也正因如此,除少數人外,大多數漢臣對滿清朝廷的忠心也就停留於表面,只需要適當的遊說,總能令其歸順。

就像他張亮基一樣,在家人的安危得到保障的時候,在意識到大清國的氣數將盡時,他果斷的做出了選擇。

“還請儒齋手書一封給予家人,以便漢督遣人將令家人接至武昌,以免為滿清所害!”

見其心思浮動,張亮基又特意提醒了一句,當初若不是漢督派人把他的家人接到武昌,他又如何能沒有後顧之憂?

面對張亮基的要求,駱秉章不禁再次陷入思索之中,他先是想到自己欲成就一番事業的雄心,又想到出仕十余年來的皇恩浩蕩,同樣還有那朝中無處不在的“滿漢畛域”,表面上於皇上而言是“滿漢並重,不稍偏視”,可實際上,自滿清入主中原以來其秉持的卻是“首崇滿洲,因所宜也”的原則,至於那皇家的訓諭中對漢官的猜疑亦是屢屢可見。甚至說連那皇上也曾公開說過“漢尚書朕不能全信”的話語,正因如此,其才會在直省優肥之缺中首選旗人,在職官品級中,滿官品級之初制均設漢官一等至三等。

在這種情況下,漢臣幾乎皆是唯唯諾諾,徒為自保祿位之計,緘默不言,以為保身,康熙朝如此,現在未曾不是如此!以至於出仕前座師曾特意叮囑其自保之道,並用塗天相遭到罷斥時話語提醒他。

“我漢人,用我則用,不用我便回籍教書!”

這便是看似風光的漢臣於朝中的境遇!思索良久之後,駱秉章看著張亮基反問道。

“石卿方才所言,是漢督之言亦是臣下之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