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抄檢東宮,媚娘扳倒李賢

一、雲詭波譎

君臣忌、父子疑、母子如仇讎,大唐王朝蕭墻之內潛藏的權力危機已日益深重,仿佛一個人的五臟六腑感染重病,而身體看上去還很強壯,對即將到來的痛苦毫無所知。上陽宮落成後李治迎來了一段相對平和的日子,但這也是他皇帝生涯中最後一段安心的日子。

經朝廷調度,洛陽糧荒緩解。雖然這兩年運河輸送的糧食大部分供給了西征軍,好在東北已無戰事,河北的糧食可以放心調往河南,解了燃眉之急。緊接著大唐與吐蕃的關系也有改善,文成公主的使者來到洛陽,向大唐正式通報贊普死訊,李治也順水推舟,立刻遣使赴吐蕃參加芒松芒贊的葬禮,吐蕃又禮送戰俘王孝傑歸唐,遺憾的是劉審禮傷勢過重已死,欽陵讓其子劉易從將棺槨運回。至此大唐與吐蕃再度和解,邊庭恢復平靜,而沒過多久又有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從千裏之外傳來——裴行儉擒獲阿史那都支,消弭了西突厥叛亂。

原來裴行儉鑒於之前征討吐蕃失敗,不便公然對付都支,於是定下計謀,請李治任命自己為大食安撫使,打著護送波斯王泥涅師回國的幌子途徑西突厥領地,伺機圖之。他們一行人到達西域已是夏日,裴行儉聲稱天氣炎熱行路艱難,欲等到秋後再繼續前進,阿史那都支早就聽說李治冊封泥涅師的消息,又見裴行儉只帶著千余人,而且大半是波斯的官員,便放松了戒備。哪知裴行儉曾任安西都護,在四鎮頗有名望,見時機成熟便以狩獵為名迅速召集起一支近萬人的西域聯軍,背道而行突襲牙帳,阿史那都支、李遮匐猝不及防,雙雙被擒。

裴行儉憑借智謀,以極少兵力深入大漠建立奇功,不啻為李、蘇定方之後又一大唐名將。事後他分兵泥涅師,請其繼續前進,自己則押解都支回京,並表奏肅州(今甘肅酒泉)刺史王方翼檢校安西都護,在焉耆境內修築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市),宣示大唐對西域的控制。李治聞報大喜,稱贊裴行儉文武雙全,當即下詔晉升他為禮部尚書、檢校右衛大將軍,身兼兩大要職。其時左衛大將軍由李哲掛名擔任,裴行儉實際上已成為唐軍最高將領。

所有禍患皆已平息,李治著實松了口氣,因為受到這場勝利的激勵,更因為前一年未能如願,他趁機重提封禪之議——封禪者,告成於天地。然而此時何功之有,征吐蕃大敗而還,只是平息一場未遂的叛亂,何足誇耀?此時封禪與其說是宣告成功,還不如說是粉飾太平,圓二聖心中未了的心願。

薛元超當然不會掃李治的興,郝處俊、李義琰等人也不敢言,媚娘的黨羽更是推波助瀾極力附和。於是在群臣的贊成和默許下,李治再次宣布改元,大赦天下,計劃於本年冬至封禪嵩山。新年號曰“調露”,原本是樂曲之名。四節不相違,謂之調露,取意調致甘露、茂長萬物,充滿吉祥寓意。可李治根本沒意識到,現在並不是歌舞升平之時,大唐王朝的磨難才剛剛開始……

一個秋天的早晨,諫議大夫明崇儼的家仆發覺主人還未起床,怕他耽誤差事前去催促,推開房門的那一刻看到主人仍安安穩穩躺在床上,可是心口卻插了一柄利劍!

堂堂四品大夫、二聖寵信的術士竟在自己家中詭異地遇刺身亡,此事不僅震撼朝廷,也震撼了整個京華之地。明崇儼神道設教名氣甚大,民間傳言他能降妖捉怪、役使鬼卒;如今死得不明不白,市井之中於是紛紛傳說他是被鬼害死的。李治雖日漸迷信卻也不相信此不經之談,況多年來得明崇儼醫治風疾,豈能放縱兇手?於是他責令徹查此事。媚娘也聲言,明崇儼不但是術士、官員,更是給天皇治病之人,謀害他就是謀弑天皇,隨後竟下詔追贈其為侍中。

饒是明崇儼“能掐會算”恐怕也想不到,他竟會在死後當宰相。這樣一來此案就更不容忽視了,上至三司(禦史台、大理寺、刑部)官員,下至縣寺小吏,所有人都行動起來,將洛陽城裏裏外外查了兩輪,匪類、小偷乃至江湖術士等等抓了一大堆,明崇儼的仆人也全部被關進天牢一一審訊,仍然查不到一絲線索,只能含含糊糊向二聖稟報,說是強盜所殺。李治猶可,媚娘卻不罷休,將有司官員訓斥一番,責令繼續追查。

其實三司官員心裏都明白,一個四品官在自己家中遇刺身亡,焉能是一般盜匪所為?但凡了解皇家內部芥蒂的人都清楚兇犯最有可能藏在哪兒,但那個地方他們無權查,更不敢查!只能一遍又一遍地在東都內外徒勞地搜尋……此案前前後後折騰了三個多月,無半點兒蛛絲馬跡,就在三司官員一籌莫展準備請罪之際,李治突然宣布就以盜殺定論,不再追究此案——因為他已顧不上一介術士的死活,突厥造反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