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 聲

二聖赦免太子宮僚,初聽之際覺得皇恩浩蕩,其實便如古往今來所有王者的承諾一樣,不過是故作姿態,那些和李賢有關系的人注定在劫難逃。

很快,通過對東宮進一步的檢查,發現大量曹王、蔣王寫給李賢的書信,於是二王也被列為同黨,曹王李明降封零陵郡王,軟禁黔州;蔣王李煒削除宗籍,囚禁道州(今湖南永州)。又在東宮書籍中發現一部專門搜錄笑話的《誹諧集》,是劉訥言所編,李治痛斥其進詼諧鄙說,致儲君敗德,將其革除官職流放振州。繼而格希元、周寶寧、成玄一等人紛紛貶往外任,就連上奏男寵之事的韋承慶都未能幸免,帶著無限悔恨離開了洛陽。

不過也有例外,比如那位李治從嵩山請來的田遊巖先生,還有周思茂之弟周思均,仍安然無恙待在東宮,繼續侍奉新任太子。最慘的莫過於太子典膳丞高政,李治念在其祖父高士廉撫養長孫皇後的情誼,沒有為難他,暫時免職讓他回家反省。高政暗呼僥幸謝恩而退,哪知剛一踏進家門,其父高真行綽刀而起,一刀刺進他咽喉,他在痛苦中還不明所以,叔父高審行又一刀捅進他小腹,終結了性命,堂兄高璇隨即割下高政的頭顱,將屍身拋在街上任野狗分食。

昔日廢王立武之爭高家滿門皆被貶官流放,高履行含恨而死,高真行等人受盡委屈好不容易蒙赦而還,如今已成驚弓之鳥,哪還敢惹是非?如今事涉高政,他們戰戰兢兢寢食不安,唯恐又遭天後銜恨,思來想去唯有“大義滅親”才能撇清關系。不過他們顯然是弄巧成拙了,李治聽說此事甚是不齒,當即將真行兄弟雙雙貶出洛陽。媚娘卻心中竊喜——她踏入政壇以來最頑固的敵人便是關隴舊貴,而今這幫人如此懦弱無恥,還有什麽不好對付的?

就在廢黜李賢後翌日,二十五歲的英王李哲依次序晉升皇太子,並恢復舊名李顯,他是繼李忠、李弘、李賢之後李治所冊立的第四位太子。相較前三人他忠厚不及李忠、仁德不及李弘、才智不及李賢,驕縱貪玩、荒唐任性,似乎根本不是人君之材,可世事多舛造化弄人,偏就叫他坐上了這個位子。如何教育培養是後話,當務之急是選妃,因為他的原配妻子已經被天後餓死了,現在李顯還是鰥夫呢!

無論新太子資質如何,滿朝文武皆是一片頌揚之聲,因為所有人都學乖了,他們的天皇無論做什麽都是英明的,不喜歡聽真話實話,只需要贊頌。既然如此誰跟身家性命、高官厚祿有仇?擁護吧!吹捧吧!歌頌吧!在貌似喜慶的氣氛中,李治又廢掉了剛使用一載的年號,改元永隆。這個年號寓意大唐王朝永遠昌隆,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轉眼又近年關,上陽宮張燈結彩,比往年在長安東內時更熱鬧。韋弘機雖被免官,大興宮室的風氣卻沒有止住,因為誰都瞧得出來,天皇現在就愛這一套,那還等什麽?投上所好接著幹吧。此時狄仁傑已任度支郎中,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其他的禦史誰願意多管閑事?太府少監裴匪躬別出心裁,又在上陽宮內督造了一座鏡殿——這座宮殿規格樣式倒不出奇,但殿堂內懸掛著大大小小無數面金鏡,象征天皇英明洞察一切,恩德照耀四海。

大殿落成之日李治又偕文武百官前往觀瞻,這次媚娘也參加了,沒有珠簾不設幔帳,公然站在百官面前,視宮廷禮法如無物,而此刻誰還敢有意見呢?郝處俊身心疲憊一病不起,已命不久矣,可笑的是李治還給他加了太子太保頭銜,從李弘到李賢再到李顯,先後給三位太子當過師傅屬官,這究竟是榮耀還是屈辱呢?李義琰倒頗有血性,擦幹眼淚還想繼續鬥,然而很快媚娘的心腹就抓住他改葬祖墳時犯的一點錯誤上書彈劾,中宮黨羽群起而攻之,李義琰渾身是鐵能打幾根釘?沒幾天也氣病了,朝會都不參加了。至於張大安,先被貶為普州刺史,剛到普州沒兩天又貶橫州(今廣西橫縣)司馬,從劍南轟到嶺南,窮山惡水心情愴然,半路上就抑郁而死。這就是與天後作對的下場,還有誰敢前仆後繼?

媚娘漫步在大殿中,掃視著一面面光華閃耀的金鏡,隱約感覺有無數影像閃耀其間——應國公墳前痛哭流涕的小女孩,和母親艱難度日的少女武照,淒淒於掖庭中的武才人,與青磬紅魚為伴的明空女尼,王皇後身邊的宮女阿武,寵冠後宮的武昭儀,泰山之巔的武皇後……她的目光最終只停留在一面鏡子上,那是當今大唐天後。她年近六旬,兩鬢已經斑白,皮膚開始松弛,身材略有些發福,連個頭也不如原先高挑了。光陰流逝如此之快,快把她引以為傲的美貌侵奪得一絲不剩了,然而歲月卻沒有磨掉她激昂的鬥志,她的腰板依舊挺拔,目光比年輕時更加堅毅。她依舊是這世上最強大的女人,或許還會變得更強大,而她的丈夫大唐天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