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以退為進自請廢後,媚娘重掌大權(第4/10頁)

嗚嗚嗚……嗚嗚嗚……

轟鳴的號角打斷了思緒,這是吐蕃軍調度的訊號,方才的敗軍已通報戰況,他們就要分兵往這邊來了。薛仁貴當即做出決斷——走!大非川要緊!

事不宜遲,他立刻撥轉馬頭,下令全軍撤退,並派人向烏海守軍傳達命令,叫他們火速棄城,齊向大非川會合。吐蕃試圖追趕,卻被薛仁貴幾輪箭雨射退了,行出十余裏已不見絲毫追兵。但是薛仁貴心裏已涼了半截,仗打到這個地步,莫說原先的戰略意圖,能守住大非川扼住吐蕃的勢頭就不錯了。事態緊急,不容遲緩,他幾乎是日夜兼程,向大非川疾行,一路上也遇到幾次遊弋的零散敵軍,這時也管不了吐蕃還是吐谷渾了,亂箭齊發沖擊而過。

兩天後當薛仁貴回到大營時,阿史那道真早就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他雖沒違抗軍令,卻也沒阻攔郭待封,畢竟他也是名將之後,或許還期望著郭待封出出風頭,壓一壓出身低賤的主帥呢!可郭待封走後他只剩兩萬兵,得知被圍又怕失了老營,束手無策急得團團轉。薛仁貴也顧不上責備他,立刻下令加設柵欄、挖掘壕溝,防備吐蕃人來犯,為安全起見又命人將諾曷缽護送回鄯州,使之暫離險地;之後他就只能面對一望無垠的大草原,默默禱告天地,希望郭待封能僥幸突圍了……

兩天後的傍晚,敗軍終於回來了。

血紅的夕陽沉沉欲落,把天邊浮雲染得殷紅,整個草原也籠罩在晚霞之中,綠茵茵的青草此刻都變成了紅色,仿佛一汪絕望的血海,凜冽的風再度吹起,自西北而來,直撲薛仁貴的面門。因為困倦和風吹他眼裏滲出了朦朦朧朧的淚水,卻還是看得清眼前的情景——有一支數十人的騎兵隊伍出現在那片血海間,繼而越來越近,他們人人帶傷披頭散發,如喪家犬般死命奔逃,為首的正是郭待封。浩浩蕩蕩五萬大唐健兒就逃回這麽幾個!

但是令薛仁貴感到震驚的並不是他們,因為就在郭待封身後出現了敵人。鋪天蓋地、漫山遍野,如黑壓壓的蝗蟲席卷而來,有吐蕃兵也有吐谷渾騎士,少說也有十萬人。叫囂之聲驚天動地,鋒利的彎刀在夕陽下閃著金光,在一片騰騰殺陣中赫然聳立著首領的白旄麾蓋。噶爾欽陵的大軍已與烏海殘兵會合,齊向大非川殺來!

薛仁貴回頭望了一眼那低矮的柵欄和還沒完全挖好的壕溝,輕輕嘆了口氣,隨即緊緊鞍韂,摘下弓箭,準備奮力一搏。但是他心裏已預料到結果——完了!一敗塗地!

二、帝國危局

鹹亨元年(公元670年)七月,不幸的消息從鄯州傳來,震撼了整個大唐帝國。征討吐蕃戰事不利,郭待封違背薛仁貴軍令,擅自率領大軍及輜重行進,由於暴露目標行軍緩慢,未至烏海便遭吐蕃大軍圍攻,損兵無數輜重盡失;薛仁貴退保大非川,無奈噶爾欽陵已親率二十萬大軍回援,猛攻大非川唐營。唐軍雖殊死搏鬥,但寡不敵眾,幾乎全軍覆沒,薛仁貴、阿史那道真、郭待封三將狼狽逃回鄯州。

消息傳來之際,李治尚在萬年宮休養,看罷軍報腦中一片空白——十萬健兒殞命沙場,這不僅是他踐祚以來最大的失敗,也是大唐建立以來最慘的一場敗仗!復立吐谷渾已不可能,西域四鎮也奪不回了,如何向祖宗社稷交代?如何向百姓交代?他呆愣片刻,不願相信這是真的,想從頭到尾再看一遍,卻覺雙眼漸漸模糊,繼而頭暈眼花,軍報上的字已看不清了!

“雉奴,你怎麽了?”媚娘正侍奉臥病的母親,聽到消息立刻趕來,一進大殿就見李治手捧戰報,踉蹌著欲摔倒,忙上前一把攙住。

“朕沒事……”李治匆忙揉了揉眼睛,“立刻回長安!”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不能留在岐州了,李治、媚娘立刻傳令起駕,將一大堆侍臣、宦官乃至重病的楊夫人都拋下,連鹵簿儀仗都沒用,只帶著少數侍衛火速趕奔西京。回到長安東內正是八月初四日深夜,雖然辛勤趕路甚是勞累,頭暈眼花的李治卻絲毫沒有睡意,連夜曉諭百官,明日破例舉行大朝,然後便與媚娘苦苦依偎著,直至天明……

金鐘三響,玉罄齊鳴,在京九品以上職事官齊至含元殿。

“萬歲、萬歲、萬萬歲……”今日的三呼萬歲之聲絲毫不響亮,低沉沉的,透著悲愴之感。朝會禮儀嚴格,官員著裝整齊尤為重要,可今日竟有許多人衣冠不整、須發淩亂,連糾察百官的侍禦史也無心去管,大家都神情委頓、兩眼通紅,瞧得出來昨夜誰也沒休息好。有幾位憂國憂民的老臣已二目瑩瑩,簡直欲落下淚來——泱泱大唐天下共主,立國五十載未嘗有此敗!

李治也沉痛至極,只略微揚了一下手。而文武百官無一人起身,右相閻立本、左相姜恪、同東西台三品戴至德、郝處俊、張文瓘、李敬玄、左肅機趙仁本、右肅機皇甫公義,以及西台侍郎裴行儉、東台侍郎李義琰、東台舍人來恒、胡元範、王德真,西台舍人徐齊聃、高智周、郭正一等同時向前跪爬幾步,叩首道:“臣等無能,以致王師敗績、朝廷蒙羞,懇請陛下降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