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語(第2/2頁)

希特勒主義的例子證明了在工業時代,即使沒有原子彈,一場戰爭也能對人類造成多麽巨大的毀滅。在最近20年中,命運坎坷的越南戰爭,福克蘭群島(Falkland)沖突,兩伊戰爭,柬埔寨和阿富汗的種族屠殺都證明了這一點。然而,它也證明了(不幸的是,並非在數學家般嚴格的範疇中),至少有時,至少部分,歷史的罪惡會受到懲罰:第三帝國當權者們的下場不是自殺就是被送上絞架;德國人民也遭受了巨大的痛苦,正如《聖經》中所說的“所有長子都被殺掉”,整整一代德國人被大大削弱,整個國家被分裂,德國人延續百年之久的自豪也走到了盡頭。我們完全有理由假設,在開始時,如果納粹主義本身沒有表現得如此冷酷無情,那麽它的對手之間不會形成結盟,或者在戰爭結束前這一結盟就會被打破、消滅。納粹和日本人發動的世界大戰是一場自殺性的戰爭:所有這樣的戰爭都應該叫人畏懼。

對於本書第七章“成見”,我最終要補充一點。隨著時間流逝,青年們越來越頻繁,越來越堅持地問我們:我們的“折磨者”,他們到底是什麽樣?“折磨者”這個詞指我們的看守、黨衛軍,而在我看來,這個字眼並不合適,它讓人們想起扭曲的人性、畸形人、施虐狂,有著先天的缺陷。恰恰相反,他們與我們一樣,他們也是普通人,有著普通的智商,普通的邪惡,除了個別例外者,他們並不是惡魔,他們的面孔同我們一樣,只是他們在成長過程接受了錯誤的教育和引導。他們,在很大一部分,是勤勉的追隨者和小職員,有些人狂熱地堅信納粹的教條,許多人無動於衷,或害怕懲罰,或追求良好的職業前途,或過於服從命令。在根據希特勒以及同謀者意願所建立起來的學校中,他們每個人都在強加給他們的可怕而錯誤的教育中長大成人。然後,在黨衛軍的“軍事操練”中徹底轉變。許多人加入黨衛軍是因為它所賦予的威望,因為它的無所不能,或者僅僅是為了逃避家庭問題。一些人,事實上人數很少,隨著內心的改變,要求調上前線,或小心翼翼地幫助戰俘和囚犯,或選擇自殺。我們必須明確一點:每個德國人,在或大或小的程度都應為納粹的罪行負責,但同樣必須明確的是,在他們的責任背後,是在開始時接受了納粹罪行的絕大多數德國人,是他們靈魂的懶惰,鼠目寸光的盤算和愚蠢;是舉國上下為希特勒上士的“溢美之辭”而自豪,追隨他的腳步,只要運氣和肆無忌憚仍然眷顧他;是隨著他的滅亡而被一掃而光,遭受死亡、悲慘和悔恨的折磨;是歷經多年才得以恢復的德國;而這一切,都是一場毫無原則的政治遊戲的結果。


  1. [1] 赫爾曼·威廉·戈林(Hermann Goering, 1893.1.12—1946.10.15):納粹德國空軍元帥,希特勒指定的接班人,在執行絞刑前數小時在獄中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