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第2/4頁)

周海斌一下怔在那裏。他活了二十一歲,還是頭一次知道這回事,急得滿頭流汗,說:“爸,咱孟店村怕是兇多吉少了。爸就是把一百石糧,五十萬兩官銀,八十匹馬,四百套衣服全給了馬三陽,他也不會善罷甘休呀!”

周玉良說:“爸怕的正是這一點。”

這時,得到通知的周玉良四個兒子,從各自院子來到周玉良住的院子堂屋裏,共同商討對策。父子六人商量了足足一頓飯時間,也沒能商量出個一致意見。贊成滿足馬三陽條件的三兒子周海潮說:“把馬三陽這個瘟神打發走,不僅能保住周氏家族生命財產,而且能保住孟店村人的平安,否則,結局就難預料了。”反對向馬三陽低頭的二兒子周海清則說:“馬三陽是慣匪,他爸馬明康被斬後,他占山為王,當了土匪,殺人劫財,無惡不作。眼下又趁回民起義,打著起義軍的旗號發國難財,咱們若滿足了他的勒索,豈不是助紂為虐?退一步講,眼下他就是不殺咱們,事後,讓朝廷和官府知道了咱們資助馬三陽的事,咱也逃不脫一個通匪的罪名,得砍頭呀!”

周玉良聽完二兒子的話,一拳擂在桌面上說:“大家別爭了,事到如今,給是個死,不給也是個死!若讓官府砍頭,還不如讓馬三陽砍了咱們的頭,將來官府知道了,咱也落個滿門忠烈的名聲。”

五個兒子見老爸表了態,同聲說:“我們聽爸的,爸說咋辦都成。”

周玉良胸脯一挺說:“通知全村人,準備和馬三陽對著幹。告訴全家人抄家夥上房。馬三陽的人馬若攻進咱周家大院,所有金銀財寶歸他;他若打不進來,咱就是勝利者。只要咱們能守到天明太陽升起來,官府定會來為咱孟店村解圍。”

周海玉、周海清、周海潮、周海水、周海斌五兄弟,按照父親周玉良的吩咐,立即各回各院,把家丁莊勇和凡能上陣的男女組織起來,堵死了院門,上房的上房,伏墻的伏墻,準備與馬三陽決一死戰。

孟店村人等了一更天工夫,得知村主周玉良拒絕馬三陽勒索,決定和馬三陽兵戎相見後,把能用的家夥全拿了出來,上房堵門,進入臨戰狀態。

馬三陽在同治元年跟隨父親馬明康起義失敗,父親馬明康被周玉良的二兒子報官後,馬三陽逃回陜甘邊界山中,拉起一杆旗,經過十年苦心經營,聚集起三百多人馬。回民發動又一次起義的第二個月,他便把聯絡到一塊的十幾支山大王聚集到自己旗下,打出回民起義軍第一百三十八驃騎隊旗號,一路殺出山來,一心想在渾水中摸到條大魚,報父仇、發大財。

馬三陽邊打邊走,專走小路,經過二十多天行軍,在麥黃前夕,悄悄逼近孟店村。他本想來個一嚇二拿三殺,報了仇,雪了恨,還不損兵折將,待官兵得知消息,他已鞋底抹油,溜回了老巢。所以,包圍住孟店村後,他向孟店村人宣布了自己開出的條件。原以為孟店村人和周玉良父子為保命,會立馬把糧食、銀子、馬匹、衣服一股腦兒送到他手裏。不料,等了一個多時辰,不僅沒收到一個麻錢、沒見到一件衣服,連孟店村人也沒一個出來向他回一句話。

馬三陽知道自己一嚇二拿三殺的策略失敗了,臉往下一沉,回身對自己身邊的山大王們說:“孟店村人不買咱爺兒們的賬,咱爺兒們只有叫劍出鞘、刀見血、槍上膛了。”十幾個大大小小頭目,雖然舉著起義的旗號,可骨子裏仍是有奶便是娘的刀客、棒子客,聽馬三陽一說,唰地把手裏刀劍一舉,吼道:“弟兄們,把家夥亮出來!”

孟店村以周宅為中心,形成一個南北長、東西窄的建築群,周宅占地一百六十畝,由東至西一字排開,建有十七座院落,一道磚砌高墻呈長方形將十七座院子圍住。圍墻北邊設有三個大門,中間大門平時很少開啟,家人出入時,規定主子走東門,下人與車馬走西門,逢節日或重大事件才開啟正門。街門至宅第中間空地形成扇狀,鋪有十七條磚砌甬道,甬道之間為花圃廣場,各宅第門外兩邊為拴馬樁、上馬石,第九座宅第門前有周氏華表。圍墻南邊設有兩個大門,門內為馬廄、車棚、糧倉、豬舍、廁所以及下人住房。中間有一道矮墻將正宅隔開,矮墻內為各宅主子後花園與廁所。矮墻上開一門,平時上鎖,只有主子用車馬時才開啟。圍墻四角建有四座望月樓,平時為巡更人員值更處,遇緊急情況,則可起到抵禦入侵者的功能。

一千多人馬,圍住一個孟店村,自然是聲勢不一般了。

馬三陽耀武揚威,率馬隊在村中來回沖了一遍,見沒人敢照面,便下令:“給我往院子裏沖!”

這時名叫孫大巴的二頭領,跑過來對馬三陽說:“馬爺,咱們心不能有一點軟,幹脆把孟店村搗平,放一把火,出了咱一口惡氣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