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家族事務”(第6/8頁)

1941年4月15日,羅斯福總統悄悄頒布了一項行政命令,允許軍人辭職與波利的中央飛機制造公司簽署協議,跟陳納德一起去跟日本人作戰,一年後他們可以重新恢復美國空軍軍籍。招募人員分頭去美國陸軍、海軍和海軍陸戰隊進行宣傳,協議的條件是每人每月750美元,另外還有差旅補貼、住房和每年30天的帶薪休假,中央飛機制造公司還同意每擊落一架日軍戰機獎勵500美元的獎勵機制。為了避免因沒收參加西班牙戰爭的美國飛行員的護照而可能帶來的心理上的不安,國務院開始為那些即將去中國的飛行員們準備假護照。從護照的內容來看,這些“美國志願隊”隊員的身份分別是旅遊者、學生、銷售員、演員、銀行家和傳教士。

以傳教士身份到中國的飛行員中,有一個外號叫“老爹”的海軍陸戰隊飛行員格利高裏·博因頓。博因頓嗜酒成性,拳頭粗壯如樹幹。他第一次見到陳納德便不喜歡他,“委座”和“龍夫人”每次到美國志願隊的基地來視察時,博因頓都喜歡捉弄他倆。此外還有一個名叫埃裏克·希林的人,看到德國空軍的戰鬥機上畫著血口大張的鯊魚,他把自己駕駛的那架P–40也塗上了同樣的圖案。陳納德非常喜歡這個創意,便讓三個中隊的所有飛機都照樣子畫上鯊魚。

日本人在沒有任何抵抗的情況下在昆明和重慶轟炸了一年。1941年12月20日,當他們與保衛昆明的P–40戰鬥機中隊在空中遭遇時,日軍非常吃驚。美國志願隊的飛行員們利用這種機身沉重的戰機俯沖速度極大的優勢,沉重打擊了三菱公司生產的Ki–21型雙引擎轟炸機,迫使它們倉皇逃回位於河內的空軍基地。三天後,美國志願隊又在緬甸南部參加了仰光戰役。戰鬥一開始,日軍便用“中島”轟炸機和戰鬥機展開了大規模的空襲。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裏,美國志願隊因其卓越戰績而蜚聲國內外,昆明人將其稱為“飛虎隊”,這個名字很快流傳開來。

“委座”每次看望飛虎隊的消息都會成為美國的頭條新聞。1942年年初,在昆明的一次例行視察中,“委座”和“龍夫人”在宴席上盛贊了美國志願隊。第二天上午,陳納德陪著委員長和蔣夫人來到一架DC–2型飛機前,準備送他倆返回重慶。就在此時,博因頓率領7架保養精良的飛虎隊戰機咆哮著從空中俯沖下來,緊貼著那架DC–2飛機的機身飛過,嚇得蔣介石和美齡俯身趴在了地上。

正是這種不拘陳規的做法使得飛虎隊能夠在空戰中出奇制勝,但也正是這種做法使他們的使命突然中斷,其背後的隱情成功地避開了公眾視野。離他們招募還不到一年,一些飛行員便對其使命的神聖和現實之間的巨大差異產生了懷疑。博因頓對國民政府領導人的那種冷漠、傲慢和明顯的欺詐深感震驚,他四處對人說,他可不甘心為充當美國宣傳家和腐敗暴君的爪牙而戰死在P–40飛機上,不管死得光彩還是不光彩。

由於美國已經參戰,美國志願隊的角色也將發生變化,飛行員們的軍人身份、正常活動、正規工資和正式軍裝都必須恢復正常。陳納德被重新任命為美國陸軍航空兵準將,晉升到了新的軍銜序列。為了掩護中國步兵,他那些性格粗野的手下承擔了危險的低空掃射任務。同時,為了掩護那些速度緩慢的英國皇家空軍“布倫海姆”轟炸機,他們還要冒著遭受日軍地面炮火打擊的危險進行低空偵查。飛虎隊隊員們嘩變了。一份請願書在隊員中流傳,請求他們簽名支持集體辭職。如果他們算是平民的話,那麽這麽做就算辭職;如果他們依然算是軍人,那麽這麽做就是嘩變。美國陸軍部認為他們仍然還是軍人身份。34名飛行員中有28人簽了字。沒有簽字的特克斯·希爾敦促同事們不要在這個危急時刻背叛祖國。希爾那滿懷深情的請求打動了他們那落後的道德感,嘩變失敗了。不過,當軍隊後來又宣布這支部隊將於1942年7月4日劃歸陸軍航空兵管理時,隊員們的怨氣再次爆發。一直不喜歡陳納德且因入伍時間早而地位比其高出一截的克萊頓·比斯爾準將下令飛虎隊員們簽字同意。

“如果你們不簽字的話,”比斯爾咆哮道,“我將對你們執行重新征調入伍程序,如果需要的話,讓你們去當列兵也有可能!”

隊員們求陳納德想想辦法。陳納德對他們說:“我很清楚我們將會遇到的所有困難,並且可能還會遇到更多,但這都算不了什麽。最重要的是要把日本人從中國趕出去,贏得這場戰爭。這就是我們的使命,我們神聖的責任。”

隊員們並不認同他的看法。陳納德現在雖然佩戴著美國將軍的肩章,但他在蔣介石手下幹的時間太長了,隊員們簽字與否對他影響不大。1942年7月4日,除了5名隊員之外,其他人全都辭職了,這支繼美國獨立戰爭期間的義勇軍之後最著名的戰鬥部隊就此瓦解。為了掩蓋此事,同時也為了利用其在媒體上的崇高聲望,數以百計其他來到中國的美軍飛行員也被稱為“飛虎隊隊員”。美國現在為蔣介石承擔了太多的責任,不想讓其受到任何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