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爭權奪利(第5/5頁)

鮑羅廷和蔣介石展開了契卡式的調查,追查內部的叛徒。一個嫌疑人被帶到了蔣介石在黃埔軍校的辦公室裏接受審訊,結果跟他們吵了起來,蔣介石一怒之下,掏出左輪手槍把他打死了。

盡管大家想盡辦法想在“左”、中、右三派中找到兇手,但從謀殺廖仲愷的方式來看,此事極像青幫分子所為。這起刺殺活動直接除掉了國民黨內的“左”派領導人,接著又嚇跑了黨內那些溫和的右派,如此一來,國民黨領導層便出現了權力真空,這為蔣介石的上位打開了大門。然而,在之後重組領導體系的鬥爭中,又出現了一些難以預料的怪事。

杜月笙長期的商業夥伴張靜江之前一直不被人們看好,卻於1926年5月19日被選為廖仲愷的繼任者,擔任了國民黨常務委員會主席一職。他在這個擁有決定權的崗位上只待了幾周時間,但這已經足以為蔣介石的當選鋪好道路。1926年7月7日,蔣介石接任了他的位子。

就這樣,身居廣州的這位深藏不露的青幫分子,喜怒無常的黃埔軍校校長蔣介石在突然之間超過了跑在他前面的所有人選,成了孫文的繼承者。

蔣介石接管並成為中國獨裁者的道路現在已經掃清了。為了防止出現可能會幹擾他上台的強烈抵制,他必須亦步亦趨,小心行事。

[1] 潘喬·比利亞(Pancho Villa,1878—1923),墨西哥民族英雄,資產階級革命中著名的農民領袖。——譯者注

[2] 陳友仁(1875—1944),祖籍廣東興梅,生於西印度群島的特立尼達。曾任孫中山外事顧問、英文秘書、國民政府外交部部長等職。——譯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