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的冷戰之路,1945~1948(第4/21頁)

杜魯門給蘇聯人幫了忙。12月15日,他宣布美國不會站在國民黨一邊,武力幹涉中國內戰。在莫斯科談判前夕,這條消息削弱了蔣介石的地位。他的兒子秘密地告訴斯大林:為了得到斯大林的幫助,恢復國民黨的國民政府對中國東北和新疆的控制,國民政府準備與蘇聯建立“最親密的”同盟關系。蔣介石還承諾在蘇中邊境實行非軍事化,並給予蘇聯“在中國東北經濟中最重要的地位”。不過,蔣介石堅持在華北實行門戶開放政策,這讓斯大林明白,他並不準備徹底倒向蘇聯。”

斯大林建議就中國東北的經濟合作問題簽訂協議,而且要把美國人排除在外。他是想完全控制中國東北。憑借蘇聯的軍事占領,這一點很容易實現。即使他們撤走了,也可以通過中共的軍隊來抗衡國民黨的國民政府和美國人。因此,斯大林堅決拒絕蔣介石提出的向毛澤東施壓的要求;他只是指示中共采取低姿態,集中力量占領農村和小城市。

針對中蘇重歸於好的跡象,美國做出了強有力的回應。1946年2月,美國人向蔣介石施壓,要他取消與莫斯科的雙邊經濟談判。他們公開了羅斯福與斯大林就中國問題達成的秘密協議,企圖以此來破壞《中蘇條約》。反過來,蘇聯代表也公開表示,不考慮在中國東北實行“門戶開放”。雖然莫斯科宣布從中國東北撤軍,但克裏姆林宮最終讓中共軍隊占領了中國東北的各大城市。

不過,對莫斯科來說,起初那麽順利的事情,最終卻使雅爾塔與波茨坦體系中煞費苦心的平衡出現了重大分裂。斯大林想通過控制從中國東北撤軍的時機,逼迫國民黨在經濟上向蘇聯做出讓步並防止在那裏實行“門戶開放”政策,但他未能實現這些目標。而且,盡管斯大林費盡心機,他還是沒能將中國東北變成蘇聯獨享的勢力範圍。最終他不得不把這個地區讓給取得勝利的中國共產黨,以換取毛澤東與蘇聯結為戰略同盟的承諾。

對周邊地區的試探

到1945年8月為止,幾個月以來,克裏姆林宮一直陶醉於天空如此廣闊的氣氛當中,就連廣島原子彈也沒能讓他們馬上清醒過來。斯大林一邊在中歐和遠東建立安全緩沖區,一邊開始瞄上土耳其和伊朗。

俄羅斯的統治者幾個世紀以來一直覬覦連接黑海與地中海的土耳其海峽。1915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鏖戰正酣的時候——當時土耳其與德國及奧匈帝國結成了同盟——英國甚至承諾支持俄國的要求,把海峽及土耳其沿海地區變成它的勢力範圍。不過,布爾什維克的勝利讓這個秘密協議失去了效力。1940年11月,在蘇德柏林談判期間,莫洛托夫按照斯大林的指示,堅持要求讓保加利亞、土耳其海峽以及黑海成為蘇聯的勢力範圍。斯大林在與偉大同盟中的西方夥伴談判時,再次強烈提出了這一要求。他想要“修改”1936年的《蒙特勒公約》,因為該公約允許土耳其在海峽建立軍事防禦工事,並在戰時關閉海峽不讓別國的軍艦通行。斯大林要讓蘇聯海軍擁有隨時進入地中海的權利。在1943年的伊朗德黑蘭會議上,丘吉爾和羅斯福同意做一些修改;1944年10月,丘吉爾在莫斯科與斯大林進行秘密會談時,似乎也同意了蘇聯的要求。

1944~1945年,蘇聯外交官、歷史學家和國際法專家都一致認為,要想一勞永逸地解決“海峽問題”,當時是最佳時機。1944年11月,李維諾夫給斯大林和莫洛托夫寫道,應當說服英國人把對海峽地區的“義務”移交給蘇聯。外交人民委員部的另一位專家建議說,要保證蘇聯的安全利益,最好是簽訂“有關海峽共同防禦的蘇土雙邊協議”。所有這些建議都是基於這樣一個假設,即英美會承認蘇聯在土耳其的地緣政治優勢(“毗鄰”)。這說明,克裏姆林宮在接管了半個歐洲之後,它的期望是很高的。

蘇軍橫掃保加利亞讓軍方的一些人被勝利沖昏了頭腦,竟然慫恿斯大林入侵土耳其。然而,對於蘇聯人來說,主要的難題在於,土耳其這次跟一戰時不一樣,它是嚴格保持中立的,所以,蘇軍無法用武力來支持莫斯科的外交努力。盡管這樣,那位克裏姆林宮的統治者還是決定,在沒有預先與西方盟國達成一致的情況下,就采取強有力的單邊行動。1945年6月7日,按照斯大林的指示,莫洛托夫在莫斯科召見了土耳其大使賽裏姆·薩帕(Selim Sarper)。莫斯科不僅拒絕了土耳其提出的與蘇聯簽訂新的同盟條約的建議,還要求土耳其廢除《蒙特勒公約》並同意在和平時期由雙方共同保衛海峽。蘇聯人要求有權在土耳其海峽與土耳其建立聯合軍事基地。讓土耳其人非常震驚的是,莫洛托夫還堅持要求歸還蘇俄依據1921年條約割讓給土耳其的所有南高加索地區“有爭議的”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