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草根俊傑(第3/3頁)

在做官和做人兩方面都有突出表現的鄧艾,後來被調往西部的關隴戰區,從此成為蜀漢最後一位主帥姜維的克星。這又是怎麽一回事兒呢?

正元二年(255)二月,司馬昭接替病死的大哥司馬師,執掌朝政。當年夏天,姜維欺負新上台的對手,統領數萬大軍,進攻曹魏的狄道縣。這狄道縣在今甘肅省的臨洮縣,位於洮河下遊的東岸,是當時曹魏關隴戰區的軍事要塞之一。在洮河西岸的一戰,姜維把孤軍冒進的曹魏守將王經,打得狼狽而逃,震動了曹魏。司馬昭立即挑選得力將領,奔赴關隴戰區穩定局面。而當時已經提拔到京城洛陽,擔任中央禁衛軍將領的鄧艾,就被選中了。鄧艾到達前線後,第一次獨自單挑姜維,就以大勝的戰果,把姜維的勝利勢頭攔腰打斷。

這場單挑,發生在甘露元年(256)。當年七月,姜維統領大軍,進攻當初諸葛亮出兵的祁山(在今甘肅禮縣東北祁山鄉)。但是,鄧艾對姜維的用兵,已經作了深入的研究,所以早有防備,設下重兵阻截。姜維見狀,回轉頭來,取道西北方向,前去突襲曹魏的南安郡(治所在今甘肅省隴西縣東南)。哪知道鄧艾同樣料到姜維會有這一手,親自在他必須經過的武城山(在今甘肅省武山縣西南),堵住了他的去路。姜維發起攻擊,沒有能占到便宜。當天晚上,姜維悄悄指揮大軍掉頭向東,渡過渭河南岸一條支流,前去偷襲支流的北岸邊,曹魏另一個軍事要塞上邽縣城(在今甘肅省天水市)。不料鄧艾對他的招數也有周密的預案,在上邽附近一個叫做段谷的山間谷道中,設下埋伏,向姜維發起伏擊。當場殺死敵軍將領十多人,士兵上千人,大獲全勝,《三國志》卷四十四《姜維傳》說是殺得對方“星散流離,死者甚眾”。段谷這一戰,鄧艾以出色的智慧和指揮,徹底扭轉了曹魏在隴西戰場上的不利態勢。

戰事結束後,戰敗者姜維,被迫仿效諸葛亮的先例,向蜀漢朝廷請求自我貶官謝罪;而戰勝者鄧艾,則升任鎮西將軍,隴西戰區司令長官,封為鄧縣侯。這鄧縣,在今湖北省鄧州市,諸葛亮當初隱居的隆中,就屬於鄧縣管轄。把鄧縣賞賜給正好姓鄧的鄧艾做封地,而且又在鄧艾家鄉棘陽縣的南邊不遠,在當時,就算是一種帶有衣錦還鄉色彩的特別榮光了。

段谷之戰後,姜維先後又向鄧艾所在的隴西戰區,發動過兩次進攻,希望挽回局面。一次翻越秦嶺,指向長城。此處的長城,不是指萬裏長城,而是秦嶺山麓的一處地名,在今陜西省周至縣西南。另一次再度出兵隴西,指向侯和,在今甘肅省卓尼縣東北。但是這兩次攻勢,都被鄧艾成功逼退。此時的姜維,真是有“既生維,何生艾”的切膚之痛。

但是,鄧艾很快就要把姜維的切膚之痛,變成巨大的亡國之痛了。

回顧鄧艾的成長歷程,值得深思的閃光亮點有三。首先,是他持續不懈的勵志精神和刻苦努力。人的一生,往往是這樣:你不努力,就絕對沒有一點點改變命運的可能;你努力了,就會有改變命運的希望。鄧艾一直沒有放棄努力,一旦機遇來到,他就抓住了。如其不然,他會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到死之時最多是一個資深的放牛娃而已。其次,他又能夠根據先天的身體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最佳發展途徑。他沒有自怨自艾,怪罪爹媽沒給他一副伶牙俐齒;也沒有遷怒於他人,跟歧視他的一幫家夥對著幹,偷偷在別人的飲水裏邊去下毒。他把自己寶貴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讀書充電的正道上。最後,還有尤其令人佩服的一點,就是他地位變了但是良心完全沒有變,成功之後首先想到的事就是去報恩。可以說,爭取地位的改變比較容易,保持良心的善良原生態,那就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了。要不然,當今那些已然上升為明星的人物,就不會鬧出那麽多的負面新聞了。這正是:

英雄何必高門後,試看將軍出牧郎。

要想知道鄧艾如何指揮兩萬人馬,一舉攻滅了蜀漢政權,請看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