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草根俊傑

本節出場的這一位,是一位非同凡響的曹魏將領:從功勞上說,他一舉消滅了蜀漢政權,為歷史走向統一,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從人生奮鬥來說,他從孤苦貧窮的農村放牛娃,努力奮鬥變成戰果輝煌的一代名將,其勵志奮鬥史,又是對草根底層的深刻啟迪。他,就是曹魏極具個性色彩的名將鄧艾。但是很可惜,後世對他的了解和認識,至今還存在不小的偏差,所以需要好好對他作一番介紹。那麽鄧艾是一個什麽樣的人?他通過怎樣的努力,改變了自己艱難的處境?改變處境之後,他在做官和做人兩方面有何突出的表現?他又如何脫穎而出,變成了蜀漢主帥姜維的大克星呢?

鄧艾字士載,東漢荊州棘陽縣(棘陽縣城在今河南省南陽市)人氏。據《三國志》卷二十八《鄧艾傳》記載,他的出身,是社會最底層的草根。草根到什麽樣子呢?“三國探客”告訴你。

首先,他家的經濟情況很差。很早就死了爹,沒有頂梁柱。在當地過不下去,被迫流浪到異鄉找生路,到了東邊幾百裏外的豫州襄城縣(今河南省襄城縣),被當地政府強制性收容,當了史書所說的“典農部民”。也就是曹操屯田區的農民。

其次,他家的社會地位太低。當時曹操地盤上的自耕農民,已經是社會的底層;而屯田區的農民,地位比普通的自耕農民還要低,相當於半農奴。低在哪裏呢?一是被剝削得更厲害。曹操為了解決戰亂時期糧食緊缺的難題,把流浪的民眾,強行按照軍隊的組織系統,安置在公家的荒地上耕種。收獲的糧食與政府分成:使用公家耕牛的,四六開,公家得六成,你只得四成;不用公家耕牛的,對半開,各得五成。但這只是表面上或形式上的規定,實際上的分成,屯田農民還要更吃虧,比起耕種自己土地的自耕農來,其負擔要重好幾倍。二是人身自由還受限制,不像自耕農民,有隨意行動的自由。既然是半農奴,就要實行軍事化管理,把你和土地捆綁在一起;如果膽敢逃亡,抓到就砍腦袋,而且連妻子、兒子一起砍。

鄧艾就出生在這樣不幸的草根家庭裏,小時候當過放牛娃,還給人趕過車。面對如此艱難的處境,他怎麽辦呢?他沒有自暴自棄,也沒有走邪門歪道,而是認準一條路,去同命運抗爭。他認準的這條路,就是前面講呂蒙時說到的八個字,讀書充電,增強力量。不過,呂蒙讀書充電,是從進入軍隊當將領的青年時期才開始,而且還是在孫權的嚴格督促之下才認真照辦的。相比之下,鄧艾就不一樣了,小小少年時已經開始讀書,而且完全出於自覺自願,實在是難得。他的發奮努力,終於取得效果,他被本地的典農都尉,評比公布為“都尉學士”,相當於拿到正式的學歷證書了。當時管理曹魏屯田民眾的軍事化官員,與縣一級相當的是典農都尉,與郡一級相當的是典農中郎將。所謂“都尉學士”,也就是縣級屯田區的學習標兵。當了學習標兵有什麽好處呢?好處是可以不放牛了,不趕車了,不下田幹活了,還可以到典農都尉的辦事機構,去坐辦公室當白領辦事員。

但是很可惜,一個天生的生理缺陷又限制了他,使他沒有能夠當上白領、骨幹、精英,即現今說的“白骨精”。原因是他口吃,於是他被安排去當“稻田守叢草吏”,就是在稻田裏邊看守稻草堆的辦事員。你不是說話結巴嗎?去對一座座稻草堆說吧,再結巴也沒有關系。顯然,這個安排很有點挖苦人。但是,鄧艾從小在逆境當中長大,抗壓能力沒得說,這種打擊對他來說是小意思。他依舊發奮讀書充電,增強自身能力,而且把重點放在用兵本領的培養上。為什麽呢?我說話結巴,當耍嘴皮子的文官受到限制,那小爺我將來就去當靠智慧、靠勇敢的將軍,帶兵打仗,徹底改變處境。從此,他每到一處地方,就會運用學到手的兵法知識,觀察高山大湖,指指點點,說這裏可以安營紮寨,那裏可以派兵埋伏,如何如何。旁人見了總是嘲笑他,說他腦子有病。他也毫不在意,他想:你們這些小燕雀啊,哪裏知道我的鴻鵠之志啊!有句話叫做——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放在他身上,就是不想當將軍的放牛娃,就不是好放牛娃了。

鄧艾如此發奮努力,他會實現自己改變處境和命運的願望嗎?他又碰上了一位什麽樣的貴人,幫他實現了處境和命運的改變呢?

東漢以來,全國上百個郡的行政長官,每年都要在規定時間,派下屬前往京城洛陽,向中央上報當年本郡各方面的重要統計數據,包括人口增長的統計,土地開墾的統計等等。這一項重要制度,專門名詞叫做“上計”,即上報數據統計。承擔此項職責的下屬,則稱為“計吏”。對於各個郡的長官而言,這是向中央直接匯報本人政績,事關本人的烏紗帽和前程,所以照例要選拔能力強、口才好而且對自己忠心的下屬,來擔此“計吏”的重任。對於朝廷而言,由於這是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所以中央的執政大臣,曹魏當時是太尉、司徒、司空三公,往往會參與數據匯報的會議,並且提出詢問。除了關心國事的動機,執政大臣還有私人的考慮。什麽考慮呢?原來,當時的三公,具有一項特權,史書叫做“開府自辟僚屬”。凡是當上了三公的,都可以開設自己獨立的辦公廳,其中的下屬辦事官員,都由三公自行任命,無需經過中央的人事部門。這一項特權,就為三公發展自己的嫡系勢力,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條件。當時的重量級政治人物,發展自己的勢力有兩條常用的辦法,一是收門生,二是收下屬。曾經當過下屬的,叫做“故吏”,以後無論做到多大的官,都是自己的老部下。後來的蔣介石先生,不僅當軍校校長,廣收門生,而且還把軍校的學生,大量任命為自己的下屬將領,成為故吏,就是從這兒學來的招數。由於前來中央匯報的,都是地方各個郡精挑細選出來的得力幹員,所以參加匯報會,從中發現人才,收為自己的下屬,就是三公發展自己勢力的常用手段。而通過“上計”進入中央當官,也成為仕途高升的另一條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