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孔明之謎

諸葛亮是一個有故事的人,故事多,謎團也多。其中一些至今還不斷引起爭論的謎團,就涉及三國時期歷史文化的諸多方面。在這一節中,筆者選擇與他的用兵才能密切相關的五個有趣謎團,與大家共同探討真相,對過去的流行說法作一點顛覆挑戰。一是著名八陣圖是不是他的獨創發明?二是八陣圖的具體軍事功能究竟是什麽?三是這樣的軍事功能又怎樣來具體實現?四是陳壽對他做出“應變將略,非其所長”的評價,以及後人由此而產生的對諸葛亮軍事才能的種種質疑,究竟準不準確?五是從人性的角度看,陳壽又為何會做出這樣的負面評價呢?

在正式破解五個謎團之前,先來說一個有趣的問題,熱熱身,也就是諸葛亮家族的姓氏來源。講諸葛亮,總得弄清楚他們家族的姓氏來源吧,所以筆者先來說一段《百家姓》的故事。

曾經有人說,孔明先生肯定姓孔,這當然是在說笑話。但是,要是說諸葛亮他們家,原本並不姓諸葛,估計你也會以為筆者在開玩笑。但是,這絕對不是玩笑,而是確鑿的事實。

他們諸葛亮家族的姓氏來源,《三國志》卷五十二《諸葛瑾傳》裴松之的注,引用了兩種說法。一種出自《吳書》,原文如下:“其先葛氏,本瑯邪諸縣人。後徙陽都,陽都先有姓葛者;時人謂之諸葛,因以為氏。”說他們家族的祖先,原本是葛氏家族,居住在徐州瑯邪郡的諸縣。後來遷居到西南面的陽都縣,而陽都縣此前已經有了姓葛的人家;為了區分,就把從諸縣遷來的葛家,叫做諸葛家了。諸縣,在今山東諸城市,而陽都縣,則在山東沂南縣。

另一種出自《風俗通義》,原文如下:“葛嬰為陳涉將軍,有功而誅。孝文帝追錄,封其孫諸縣侯,因並氏焉。”說是秦朝末年,陳勝、吳廣起義,陳勝又名陳涉,他的手下有個將軍叫做葛嬰,立下戰功卻被誅殺了。西漢文帝時,追封葛嬰的孫子為諸縣侯,從此就把侯爵所在地諸縣的諸,加在姓氏的前面,從而顯示家族的光榮,葛氏就變成諸葛氏了。

兩種說法,都說他們家的先世,原本姓葛。之所以變成了諸葛,是因為與諸縣的“諸”發生了結合。至於“諸”字的來源,前一種說是因為家族的原居地在諸縣,另一種說是因為祖先的封爵地在諸縣。哪一種更可信呢?回答是後一種。一是因為敘述的過程更加具體清晰。二是因為記載的書籍《風俗通義》,其問世的時間要早於前一種的《吳書》很多,更加接近事情發生的時間。三是《風俗通義》的作者,是東漢晚期的應劭。據《後漢書》卷四十八《應劭傳》記載,他出自文化世家,本人是社會名流,知識面很廣,這部書又專門記載他所在時代的風俗文化,包括百家姓的來源,而他還在靠近諸縣和陽都縣的泰山郡,當過郡太守,對這兩個縣的家族來源更加熟悉。綜合考慮以上因素,我的票就投給它了。

那麽他們家族原來姓的葛氏,又從何而來呢?唐代專門記載姓氏來源的《元和姓纂》,其中卷十有記載:“葛天氏之胤,子孫氏焉。夏時葛伯,嬴姓國也,亦為葛氏。”說是葛氏的來源也有二:一是遠古帝王葛天氏的後裔,二是夏代諸侯國中,葛國君主葛伯的後代。相比之下,哪一種更可信呢?回答依然是後一種。因為所謂的葛天氏,是傳說中遠古時期的帝王,老祖宗。這位老祖宗有多老呢?我們常說三皇五帝,三皇之首是伏羲氏。而這位葛天氏,據說資格比伏羲氏還要老,年頭實在太久遠,相比之下這可信度就差了。

先秦時期,姓是標明血緣的符號,氏是標明身份的符號,兩者並不是一回事。據大名鼎鼎的學者顧炎武考證,周代貴族的規矩,女子稱姓,男子稱氏,姓是用來“別婚姻”,氏是用來“明貴賤”。由於姓是標明血緣的符號,所以用來“別婚姻”,也就是在婚姻中辨別血緣關系,避免近親通婚,對後代產生不良後果。常見的姓,比如姬,虞姬的姬;姜,孟姜女的姜;姒,褒姒的姒;嬴,秦始皇嬴政的嬴。姬、姜、姒、嬴,這些字都帶有“女”字的偏旁,實際上是母系社會的痕跡。姓既然是標明血緣的符號,血緣不能變更,所以姓也不能變更。那麽氏又起什麽作用呢?氏是標明身份的符號,所以用來“明貴賤”,也就是顯示社會地位的高低。由於社會地位不可能一直不變,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所以氏就可以不斷變更改版。秦漢以後,姓與氏混為一談,姓氏既用來區別婚姻,同時又可以變更。諸葛亮的先世,將葛氏改為諸葛氏,就是這種文化背景下的產物。正是因為他們家族原本姓葛,所以史書記載,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就被蜀漢的老百姓尊稱為“葛侯”,意思是葛家的侯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