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亞國家的誕生

貝克在12月17日這天離開了莫斯科,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在這天碰頭討論從蘇聯到獨聯體的權力交接問題。第二天,親葉利欽的《俄羅斯報》刊登了一篇文章,上面寫道:“兩位總統已達成一致,將在今年年底之前,完成對原蘇聯機關的過渡時期改造,使其發揮新的作用。到那時,聯盟所有機關的活動都將終止:部分機關將歸屬於俄羅斯政府的管轄,剩下的將被關閉。”到了12月中旬,政治舞台上所有的表演者都很清楚,不會有什麽新聯盟了。甚至戈爾巴喬夫也意識到他的計劃泡湯了。邦聯制國家將取代這份計劃。民調顯示,獨聯體的誕生得到了68%的俄羅斯民眾的支持。然而有個問題依然懸而未決:這是怎樣的獨聯體?[1]

12月21日,斯拉夫和中亞共和國的領導人聚集在哈薩克斯坦的首都阿拉木圖,商討《別洛韋日協議》簽訂後的新的政治局勢,他們將回答這個問題。葉利欽已經告訴了布什,中亞國家的領導人將加入獨聯體,但是不清楚他們將在怎樣的條件下加入,發揮怎樣的作用。戈爾巴喬夫將自己仍能留在權力集團內的希望都寄托於這次阿拉木圖會議。他希望中亞總統與葉利欽、克拉夫丘克以及來自域斯格裏的舒什克維奇有所不同,能將獨聯體變成一個更加中央集權的政體。自1989年起,情況一直如此,戈爾巴喬夫希望俄羅斯政治家的“激進主義”能遇上它的勁敵——中亞共和國代表的“保守主義”。

戈爾巴喬夫的如意算盤打錯了。盡管多數中亞共和國的總統,包括兩個最大的中亞共和國領導人——哈薩克斯坦的納紮爾巴耶夫和烏茲別克斯坦的卡裏莫夫總統,並不歡迎斯拉夫獨聯體的成立,但是他們也不認為對抗俄羅斯會有什麽好處。他們對前蘇聯有太多的不滿,他們有足夠大的野心成為獨立的統治者,因此他們完全支持組建一個包括他們自己的國家在內的獨聯體。

雖然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對阿拉木圖會議的期望正好相反,但是,貝克卻成了第一個了解中亞領導人對成立獨聯體的態度的局外人。貝克於12月17日早晨,踏上了他的復雜旅程——從莫斯科,經中亞國家、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然後到達布魯塞爾。這次的行程安排真是一種折磨。貝克將於12月17日早上9點離開莫斯科,下午3點30分到達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然後晚上7點55分離開,40分鐘後到達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圖。當天晚上11點38分,他將最後一次出現在新聞發布會上。第二天,他將動身前往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並於下午1點飛抵那裏,隨後前往基輔,預計到達的時間是下午5點55分。他將在12月19日早晨6點45分離開基輔,參加將於9點在布魯塞爾召開的會議。[2]

貝克行程的第一站就是拜訪吉爾吉斯斯坦。貝克在他的備忘錄裏寫下了這麽一段話,解釋了他短暫拜訪吉爾吉斯斯坦的理由:“在一個更加傾向於軍人作風,而不是傑弗遜式的民主的國家,吉爾吉斯斯坦總統阿卡耶夫是一個特例,他相信民主和自由市場。我認為我的訪問對其本人及該地區的穆斯林來說,都將具有重要的象征意義,這表明美國政府準備支持他們的改革。”作為前任吉爾吉斯斯坦科學院院長的阿卡耶夫和同樣卓越的白俄羅斯總統兼科學家舒什克維奇一樣,都是新一代共和國領導人中的翹楚,所有的前共和國領導人都是共產黨的領袖。美國國務卿的來訪確實極大地鼓舞了阿卡耶夫和他所領導的即將誕生的國家。正如貝克後來回憶的那樣,當吉爾吉斯斯坦總統看見他從比什凱克的機場走下飛機的那一刻,他“攥緊了拳頭,雙手舉過頭頂,好像他剛獲得了次中量級拳擊冠軍的稱號似的”。

阿卡耶夫對貝克所說的話,正好是貝克他想從中亞國家領導人那兒聽到的話:阿卡耶夫完全支持成立獨聯體,因為他認為俄羅斯的幫助,對於他應對伊斯蘭激進派和鄰國中國日益擴大的影響力而言必不可少。他不打算擁有核武器,他還認為自己國家的軍隊不需要超過1000人。吉爾吉斯斯坦的軍備計劃正好契合8月政變之後,貝克提出的後蘇聯政府的指導方針。簡而言之,在美國國務卿構想的世界新秩序中,吉爾吉斯斯坦樂於做一名熱情的參與者。貝克離開比什凱克,前往阿拉木圖時在想:“對於許多共和國及其領導人而言,我們擁有廣泛的道德權威,那麽,美國在支持改革方面也就承擔了特有的責任。”[3]

不到一小時,貝克已經到達了阿拉木圖。這是他在三個多月的時間裏,第二次訪問哈薩克斯坦,他在9月中旬就來過一次,那次他帶著政變後的調查任務前往蘇聯。現年50歲的哈薩克斯坦總統納紮爾巴耶夫,管理著這片土地上唯一擁有核武器的非斯拉夫國家,對蘇聯政治的影響力很大,同時他急於和西方國家建立直接的政治和經濟關系。蘇聯和獨聯體的未來,以及核武器的管控,對美國領導層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哈薩克斯坦總統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