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末世長安,風雨飄搖的唐王朝(第4/8頁)

與唐宣宗李忱不輕易授予官職和賞賜不同,唐懿宗李漼對於官職和賞賜毫不在乎,他總是隨自己的心情,想賞賜誰就賞賜誰,封官也是隨心所欲。有個伶官叫李可及,擅長音律,歌聲宛轉動人,聽完連疲倦都能忘掉。李漼的愛女同昌公主死後,李可及譜寫了一首《嘆百年舞曲》,歌詞淒惻,曲調婉轉,聽完不禁流下眼淚,這首歌讓李漼的思念之情深受撫慰,所以把他封為威衛將軍。授予伶官朝廷官職,這是在唐朝史無前例的。唐太宗時期,對工商雜色之流的任職做了嚴格限制,對這些人僅限於賞賜財物,但是不可以賞賜官職。後來,唐文宗想要授予一個樂官職務,因為遭到諫官的強烈反對而作罷。唐懿宗李漼授予李可及朝廷官職,宰相也提出過反對意見,但是他根本聽不進去。李可及的兒子娶妻,李漼特意賞賜給他二銀樽酒,其實裏面不是酒,而是金翠。

除了任相不明,李漼還隨意破壞科舉取士制度。科舉取士是唐朝最為主要的入仕途徑,進士科享有崇高的聲譽。本來每年春天都要由禮部負責考試選拔進士。但是到了唐懿宗時期,他的親信不需要參加禮部考試,就可直接以特敕賜及第的方式被授予進士出身,皇帝的敕書代替了禮部的金榜。這給科舉取士帶了個開後門的不好開端,加快了李氏家族衰落的腳步。

裘甫起義,山雨欲來風滿樓

“小太宗”唐宣宗李忱駕崩剛剛半年,唐懿宗李漼在天子的寶座上還未坐穩的時候,在浙東掀起了一次震動唐王朝的裘甫起義。

裘甫,剡縣人,出身於貧苦農家,早年以買賣私鹽為業。唐朝後期,宦官與朝官互相勾結,中央統治與地方藩鎮、藩鎮和藩鎮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化,政治黑暗,社會矛盾變得日趨尖銳。唐宣宗之後,唐朝的整個局勢變得江河日下,到了唐懿宗時,已經一發不可收拾了。為了滿足奢侈無度的物質需求,朝廷加緊了對土地的掠奪,土地兼並的程度空前激烈,宦官們貪得無厭,利用職權搜刮民脂民膏,享有特權的貴族官僚也一個個都如狼似虎。此外,由於唐懿宗禮佛,廣建寺院,僧侶們擁有很多土地和奴隸。再加上唐晚期時經常遇到天災,天災人禍交織在一起,壓得百姓們難以喘息,根本無法生存。

當時,東南地區物產豐富,經濟發達,是朝廷的財政命脈,也是榨取百姓極為殘酷的地區。在繁重的苛捐雜稅和瘋狂的層層搜刮下,身處在水深火熱中的浙東農民們揭竿而起,拉開了唐末農民起義的帷幕。

面對裘甫起義,浙東的地方軍隊根本不堪一擊。當裘甫占領了象山縣後,象山縣的上屬州明州的官府,不但不敢派兵前去鎮壓,反而嚇得在白天就把城門關得嚴嚴的。其實,裘甫的兵力不過百人,根本沒有強大的軍隊。但是地方軍隊由於長期不作戰,武器都已經銹爛不堪,士兵不足三百人。

裘甫見狀,又揮兵指向刻縣。浙東觀察使鄭抵德在倉促間湊起了一支軍隊,前來攔截,可是不但沒有攔截成功,反而被裘甫使用計策打得幾乎全軍覆沒。

乘著戰爭的勝利,裘甫順勢拿下了刻縣。進入刻縣之後,裘甫由於聲望很大,吸引了各地迫於生計前來投靠的人,沒過多久就聚集了三萬多人。裘甫把這些人分為了十二個隊伍,自稱天下都知兵馬使,改元羅平。他讓劉勝擔任軍師,讓劉慶和劉從簡擔任大將,在刻縣大量囤積糧食,制造兵器。

起義軍的勢頭一天比一天強,震動了浙江,又震動了中原。鄭抵德一邊向朝廷告急,一邊向鄰地求救。鄰地的軍隊雖然願意前來支援,但是要求鄭抵德支付一筆費用,而且要價極高,但是戰鬥力不強,根本無法與裘甫軍進行交戰。

裘甫相繼攻克了上虞、余姚、慈溪、奉化、寧海等地。鄭抵德連連潰敗,他是文官,根本不適合帶兵打仗,只會紙上談兵,應該調換武將。但是選遍了朝中的武將,竟沒有一個人合適。最後還是選了一名文官,讓在安南享有盛名的前安南都護王式代替了鄭抵德,擔任浙東的觀察使。

王式走馬上任前,被皇帝召見,問他用什麽方法來鎮壓。王式回答說:“陛下,只要能得到大量的士兵,一定可以大獲全勝。”可是在一旁的宦官聽了,連連反對說:“陛下,如果發兵,人數多的話花費也大,朝廷現在已經虧空,實在不應該浪費國家的財政開支。”王式據理力爭地說:“臣自然該為國家節省開支,可是兵多破賊時間會比較短,這樣反而節省費用。如果兵少,不但不一定能夠破賊,還會拖延時日,賊勢將更盛,江淮的叛賊群起而響應,到那時,國家用盡全部兵力攻打江淮,也不一定打得過,一旦失去了江淮,與江淮交通隔絕,那麽上自朝廷,下至禁軍,軍費全無著落,豈不是開支更大嗎?”皇帝終於被王式說通,調發了各地的軍隊,歸王式指揮,形勢開始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