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末世長安,風雨飄搖的唐王朝(第3/8頁)

在劉瞻離開長安赴任以後,韋保衡已經大權在握,他編了各種莫須有的罪名,把劉瞻的門生故友三十多人,全部貶到遙遠荒僻的嶺南。為了進一步壓制劉瞻,以防再生事端,他硬說劉瞻也參與了太醫謀害同昌公主的事件。當時已經昏了頭的李漼竟也信以為真,又把已貶為荊南節度使的劉瞻貶為康州刺史。

為了同昌公主的死,唐懿宗李漼折騰了好幾個月,弄得朝廷上下烏煙瘴氣。等到這一切稍微安定下來,李漼決定為愛女舉行盛大的安葬儀式。陵墓十分奢華壯觀,陪葬的物品更是琳瑯滿目,送葬場面之大,絕非歷代公主可比。同昌公主的棺槨,也是超出禮制的。李漼親自為女兒寫了挽歌,並勒令文武百官都帶著金銀器物和各自的吊辭來參加葬禮。在血腥的屠殺和放逐之後,李漼覺得為女兒報了仇,將同昌公主追謚為文懿。

任相不明,危機加重

唐懿宗李漼在位期間,沉湎於遊樂,對宴會、樂舞和遊玩的興致遠遠高於國家社稷,但他的昏庸不僅在於沉迷歡宴遊樂,不理朝政,更在於他用人無方。

李漼即位後沒多久,就罷免了剛剛任命的宰相令狐绹。令狐绹,京兆華原人,字子直。他的性格十分溫和,精通文學。他在唐文宗李昂時期中了進士,開始從政生涯,先後擔任過弘文館的校書郎、左拾遺、左補闕、戶部員外郎、右司郎中等職務。唐武宗時期,他擔任湖州刺史。唐宣宗時期被起任宰相,令狐绹的父親令狐楚也曾經在唐憲宗時期擔任過宰相,令狐绹之所以能夠升任宰相,在某種程度上是唐宣宗感動於令狐楚對唐憲宗的忠誠。唐宣宗是晚唐最後一個比較強勢的皇帝,令狐绹一直以一種小心翼翼的態度處理著他們之間的君臣關系,一直擔任宰相直到唐宣宗去世。令狐绹的性格膽小懦弱,這也許是他能夠在強勢的唐宣宗面前擔任宰相長達十年之久的其中一個原因。唐懿宗時期,令狐绹出任為河中節度使,後來先後擔任了宣武、淮南等四鎮節度使,後召入朝內,輔政十年,拜司空、檢校司徒,封涼國公。龐勛起義軍攻占徐州時,令狐绹被任命為徐州南面招討使,但是屢被龐勛所敗,唐懿宗李漼大為光火,決定罷免他,改任白敏中。

白敏中,字用晦,華州下邽人,祖籍太原,自幼喪父,隨兄白居易等人學習,後考中進士,早年曾入李聽幕府,後歷任大理評事、殿中侍禦史、戶部員外郎、翰林學士、中書舍人、兵部侍郎等職務。唐宣宗繼位後,白敏中以兵部侍郎加同平章事頭銜成為宰相,後改任中書侍郎兼刑部尚書,又升任右仆射、門下侍郎,封太原郡公。白敏中作為宰相被授邠寧節度使,並討平黨項叛亂。後來,白敏中歷任西川節度使、荊南節度使,拜司徒,加太子太師。唐懿宗李漼繼位後,白敏中回朝,被授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又升侍中、中書令。

白敏中雖是前朝老臣,但在入朝時不慎摔傷了腿,一直臥病在床,三次上表請辭,李漼都不批準。白敏中有病不能上朝,正中李漼下懷,因為可以借故不理朝政。右補闕王譜說:“陛下,白敏中從正月摔傷後就開始臥病在床,已經有四個月了,陛下雖然也和其他宰相探討國家大事,但是時間都很短,請陛下縮減遊宴玩樂的時間,增加和宰相們討論天下大事的時間。”這番話讓李漼十分不舒服,想要把王譜貶出朝廷去擔任縣令,但是其他朝臣認為王譜是諫官,只是談論國家大事,按照規定不應該被貶斥。李漼只好暫時作罷,將此事交給宰相復議,那些宰相不顧國家體制,認為王譜不僅是對皇上勸諫,也涉及到了宰相白敏中,同意將王譜貶為縣令。

唐懿宗在位期間,如同走馬燈一樣共任用了二十一位宰相,分別是令狐绹、白敏中、蕭鄴、夏侯孜、蔣伸、杜審權、杜悰、畢諴、楊收、曹確、高璩、蕭置、徐商、路巖、於琮、韋保衡、王鐸、劉鄴、趙隱、蕭仿、崔彥昭。由於唐懿宗李漼對政事的興致不高,所以宰相在處理政事方面的權力還是很大的,可以發揮很大作用。但是李漼任用的宰相不是碌碌無為之輩,就是愛財如命之流。

宰相杜悰就是個屍位素餐,外號叫禿角犀的人。宰相路巖是個拉幫結派,貪汙受賄,蠻橫不法的人。曾經有個官員向李漼報告說,如果抄了路巖親信的家,可以獲得國家兩年的軍費。李漼並不相信,把這個告狀的官員痛罵了一頓,從此沒人再敢提意見了。路巖和後來任宰相的駙馬韋保衡狼狽為奸,當時的人們稱他們為牛頭阿旁,意思就是他們兩個像厲鬼一樣邪惡可怕,可見他們貪汙墮落已經到了相當嚴重的程度。長安城的百姓把宰相曹確、楊收、徐商、路巖等人的姓名編了一首歌謠:“確確無論事,錢財總被收。商人都不管,貨賂幾時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