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元和中興,大唐的回光返照(第4/5頁)

李吉甫和《元和郡縣志》

唐代有一位修史纂志的著名宰相,他就是趙郡李氏家族的李吉甫。出身名門望族的李吉甫自幼勤奮好學,博覽群書,知識淵博,為日後修史著書奠定了基礎。

他二十七歲的時候就擔任了太常博士,受到宰相李泌和竇參的器重。後來,李吉甫被外放為明州長史,歷任柳州刺史和饒州刺史等職務。唐憲宗李純繼位後,讓李吉甫返回朝廷,把他召入翰林院,擔任了翰林學士,並改任中書舍人,賜予紫衣。

西川節度副使劉辟叛亂後,大部分的朝臣都認為蜀地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不主張出兵討伐。宰相杜黃裳卻極力主張出兵討伐,還推薦了神策軍使高崇文擔任伐蜀主帥,李吉甫也贊成出兵討伐。西川平定後,李吉甫又建議讓高崇文和嚴礪分別擔任西川、東川的節度使,讓他們相互牽制。

李吉甫因為曾經被外放十多年,深知百姓的疾苦,所以奏請皇帝,讓節度使屬下的各郡刺史獨自為政,建議禁止州刺史擅自拜見節度使,同時禁止節度使以歲末巡檢的名義向州縣的百姓征收苛捐雜稅。李吉甫覺得鎮海節度使李锜驕橫跋扈,有反叛的危險,所以勸李純召他回朝,加以控制。但是三次征召都被李锜以患病為由搪塞過去。後來,李锜果然發動叛亂。李吉甫建議李純派兵攻打李锜,順利平叛,李吉甫因此獲封。

李吉甫原本和竇群等人關系很好,但是竇群擔任禦史中丞後,和李吉甫產生了矛盾。後來,李吉甫患病,讓醫生留宿在家,竇群卻抓了醫生,稟報皇帝說李吉甫結交術士。李純查知實情後,貶謫了竇群等人。雖然有驚無險,但是李吉甫通過這件事知道自己在朝中樹敵過多,就辭去相位,出鎮淮南。他在淮南的三年裏,率領百姓修築了幾個水利工程,灌溉農田近萬頃,還免去了當地百姓數百萬石的欠租,深得民心。

李吉甫因病去世時,時年五十七歲。他生前除了擔任宰相,更引人注目的就是他編纂的一系列書籍。他撰寫了《六代略》三十卷,《元和國計薄》十卷,《六典》諸官職《百司舉要》一卷,《刪水經》、《元和十道圖》、《元和郡縣圖志》等著作。

其中最有名也是流傳最廣的就是《元和郡縣圖志》。這本書詳細地記載了唐憲宗元和年間全國的疆域政區、建置沿革、山川物產、戶口變遷等情況。各卷敘事文字之前都有繪制的地圖,所以稱為《元和郡縣圖志》。但是該書在流傳過程中地圖都已經找不到了,僅僅剩下文字,所以改稱《元和郡縣志》。

李吉甫撰寫《元和郡縣圖志》這樣一部地理學著作,和他當時的政治思想有著密切的關系。他生活在一個藩鎮割據的戰亂年代,有著一顆憂國憂民的心,當宰相以後更深切地感受到國力衰弱和藩鎮的巨大威脅,所以急切地希望討平藩鎮,維護朝廷統治。他認為掌握山川形勢、戶口物產和交通要塞等全國地理狀況,是事關興替安危的大事。

《元和郡縣圖志》作為一部全國地理總志,對政區沿革地理方面有非常系統的描述。每一縣下都寫了當地的發展沿革和名勝古跡等,還作了一些必要的考證。李吉甫在寫書的時候本著實事求是的嚴謹態度,對於那些弄不清楚的問題,沒有武斷地下結論,而是抱著存疑的態度。

這本書在自然地理方面的資料也相當豐富,寫了附近山脈的走向、水道的經流、湖泊的分布等。全書共記載水道五百五十余條,湖泊一百三十多處,不僅記載了那些為人所知的大川大澤,還記載了一些不怎麽引人注意的小河流,他還對各種地貌特征進行了詳盡的描述。

在經濟地理方面,李吉甫在每個府、州之後都寫有貢賦一項,這是這本書首創的。上面記錄的貢品大多是當地的土特產,包括著名的手工藝產品和礦產、藥材等,對當地的水利設施和工礦業以及其他經濟資料也有記載。

李吉甫的《元和郡縣圖志》總結和發展了前代地理學著作的優點,還有自己的創新,所以稱得上是一部劃時代的地理學著作,給後世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元和禮佛,韓愈冒死上疏

唐憲宗李純在力主削藩的過程中,可以算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但是在削藩戰爭勝利後,他卻開始自以為是、忘乎所以。尤其是到了晚年,李純竟然迷信起佛法來。

佛教在兩漢之際傳入中國,一開始只是在少數百姓中流傳。漢代滅亡後,在魏晉南北朝混亂時期,佛教得到了廣泛地流傳。到了唐代中期,佛教達到了鼎盛階段,與中國本土的道教、儒學並稱“三教”,相互形成鼎足之勢。佛教在唐朝的盛行嚴重影響了政府的財政收入,給征兵、勞役、官吏等方面都造成了極大的困難,百姓的積怨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