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元和中興,大唐的回光返照(第3/5頁)

等到唐順宗李誦即位,翰林學士王叔文聯合柳宗元和劉禹錫等人進行了永貞革新。王叔文發現武元衡才華出眾,就讓他加入了自己的集團,一起進行革新。當時的革新派炙手可熱,而且有皇帝的支持,是出人頭地的好機會,但武元衡覺得王叔文等人的集團有朋黨之嫌,拒絕了王叔文的邀請,王叔文很生氣,覺得武元衡不識擡舉,就給他降了職。劉禹錫為武元衡鳴不平,想讓他擔任其他職務,也被武元衡婉拒了,劉禹錫看自己的好心沒有得到回應,心中也很不痛快,所以武元衡又一次被降職。

其實當時的武元衡就已經看出永貞革新的不切實際,所以寧願一再被降職,也不去趟那渾水。果然,永貞革新很快就失敗了。

唐憲宗李純即位後,十分賞識武元衡,提拔他當了宰相。這一年,武元衡剛剛四十九歲,年富力強,正是施展才華的年齡。當時的西川節度使高崇文是一介武夫,根本不會管理地方政務,李純知道武元衡能夠擔此重任,但是又不舍得讓他離開京城,就任命他為劍南西川節度使,兼任宰相。李純對武元衡寄予厚望,武元衡也壯志在心,懷著一腔熱血來到西川之後,他卻發現高崇文離開後,把所有的財物都帶走了,這裏成了一座空城。

面對一無所有的西川,武元衡頒布了很多優惠措施,讓百姓們休養生息,大力發展農業,使西川的經濟在一年之後就得到了恢復,府庫重新變得充實。武元衡在西川任職的七年中,受到了百姓和朝廷的一致稱贊。李純將武元衡召回朝廷,繼續擔任宰相。

武元衡回朝之後,面對的最大問題還是藩鎮割據。由於藩鎮的節度使是地方的最高行政長官,掌握諸多權力,導致朝廷政權的弱化。藩鎮制度最早設置是為了抵禦外敵。到了後來,藩鎮的勢力逐漸增強,開始不服朝廷的管理,唐德宗李適曾經試圖削藩,反而引起了節度使起兵叛亂,雖然後來勉強平定了叛亂,卻再也無力抗擊藩鎮勢力,只能無奈地發布罪己詔,不再約束藩鎮。

但是唐憲宗李純的態度卻十分強硬,直接對藩鎮以武力討伐。李純在連續除掉了幾個割據勢力後,宰相武元衡審時度勢,指出應該進一步削藩,繼續攻打淮西,不能有絲毫猶豫,李純深表贊同,派李師道和王承宗出兵。這兩個人表面上雖然支持朝廷,但是暗地裏卻支持淮西節度使吳元濟。他們偷偷招募了數百名地痞無賴,攻入朝廷的轉運院,燒毀了大量的錢財、布帛、谷物,摧毀了唐軍的後勤補給地。不僅如此,他們還派人潛入京城,準備刺殺宰相武元衡和禦史中丞裴度。因為如果這兩個人死了,其他朝臣就不會再提用兵鎮壓藩鎮的事情了。

一天早上,天還沒亮,長安城裏靜悄悄的。一隊侍衛提著燈籠,簇擁著宰相武元衡出了府邸,剛走出沒多遠,武元衡突然聽到黑暗中有人高喊了一聲:“熄滅燈籠!”侍衛手中的燈籠全被熄滅了,周圍變得一片漆黑,白刃閃閃、暗箭亂飛,侍衛們抵擋不住,四下逃跑。武元衡騎在馬上,被重物擊中左腿,鉆心的疼痛讓他摔下馬來,胸口挨了一刀,當場就死了。刺客砍下他的頭回去報功。天亮之後,巡邏兵士發現有人被殺,調查之後發現竟然是當朝宰相遇害了。與此同時,禦史中丞裴度也遭到了襲擊,他跟武元衡一樣在上朝的路上遭遇刺客。他被連刺了三刀,卻沒被擊中要害,裴度跌進溝中,刺客以為他已經死了,停止了追殺,裴度幸運地躲過了一劫。

朝中的兩位重臣一死一傷,京城一片嘩然。李純立刻下詔,讓騎兵護送大臣上下朝,宰相所過之處,路人必須回避,但是大臣們仍然十分恐慌,去上朝的時候都是戰戰兢兢的。可氣的是,刺客行兇後竟然留下字條,威脅破案的官員如果捉拿他們,就殺死他們,辦案的官員嚇住了,不敢再去搜尋線索。眼看著案子一再被拖延,當時任左贊善大夫的白居易,上疏請求加快抓捕兇犯,朝中權臣們覺得他多管閑事,將其貶為江州司馬。

兵部侍郎許孟容去覲見李純,哭著說:“陛下,這可是驚天大案啊,之前從沒發生過宰相去上朝卻被刺客在路上殺害,如果不能抓捕他們,這可是朝廷的奇恥大辱啊!請您下令盡快破案,以告慰宰相的亡魂。”李純被這番話感動了,立即下詔擒拿刺客,抓獲刺客的人有重賞,授五品官,隱匿刺客的人滅族,還派兵在京城長安和東都洛陽展開大搜捕。李師道手下的一名士兵悄悄去告密,說刺客是李師道派去的,而且他已經秘密帶兵潛入了洛陽,預謀叛亂。李純聽說後立刻派兵圍剿,捉拿了李師道及其黨羽數千人,刺客也全部落網,斬首示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