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江河殘破,赫赫盛唐不歸路(第4/9頁)

除了郭子儀,唐肅宗李亨還任命李泌為侍謀軍國。李泌字長源,陜西京兆人,是西魏八柱國之一的李弼的後代,是當時有名的道家名士,和李亨是布衣之交。安史之亂後,大唐江山開始破敗,李泌暫時放棄了他的升仙夢,奔赴靈武,幫助落難時的舊友、現在大唐王朝的皇帝李亨。李亨對李泌關於軍國大事的建議言聽計從。李泌和郭子儀兩個人成為了大唐王朝平叛安史之亂的文武兩大支柱。

按照李泌的進攻計劃,大唐的軍隊應該集中兵力直指安祿山和史思明的老巢範陽,他讓郭子儀和李光弼牽制住叛軍史思明、張忠志、田乾真、安守忠這四大主力,然後以建寧王李倓率軍經塞外進攻範陽,李光弼出井徑進攻範陽,攻下範陽,端掉叛軍的老窩後,再合力圍剿兩京。

唐肅宗李亨最初準備接受李泌的建議,但是他身邊的很多人持反對意見,他的寵妃張良娣天天吹枕邊風,抱怨西北的壞天氣,讓他早點打回長安,好早點回到以前住的宮殿,過上舒適的生活。除了張良娣,當初幫助李亨登上皇位的有功宦官李輔國和魚朝恩以及丞相房琯也都是這種想法。在眾人的影響下,李亨決定先收復兩京。

李亨任命丞相房琯率兵五萬,向長安進攻。由於這次的準備並不充分,所以房琯帶領的人馬在鹹陽東征戰時,兩次被叛軍打擊,損失了四萬多人,元氣大傷。後來,李亨進駐鳳翔部署反攻之事的時候,李泌再次提出了先取安祿山軍隊老窩範陽的計劃,因為當時李亨剛進駐鳳翔,安守忠所率領的人馬就在西原大敗王思禮的人馬,而郭子儀派他的兒子試圖強攻下潼關,又被叛軍反擊,死傷近萬人,所以要立即收復兩京困難重重。但是李亨再次拒絕了李泌的建議,依然把收復兩京作為下一步的戰略目標。

李亨任命郭子儀為天下兵馬副元帥,郭子儀率領軍隊向西行進,在長安西清渠被安守忠和李歸仁的人馬大敗,退到了武功,郭子儀引咎自貶為尚書左仆射。

看到自己的軍隊實力不行,李亨想到了雇傭軍,他派人向回紇可汗借兵,相約收復兩京,收復兩京後,土地歸大唐,金銀財寶美女壯丁都歸回紇。這樣的條件回紇人當然願意,因此派出了四千精騎來中原幫助李亨。

天下兵馬大元帥李俶、副元帥郭子儀率兵十五萬以及回紇的四千鐵騎,進入長安西,安祿山的軍隊出動了十萬叛軍與他們對抗,大唐軍隊以李嗣業為前軍,郭子儀率中軍,王思禮率後軍與安祿山的軍隊展開了激烈的鬥爭。在唐將仆固懷恩的率領下,回紇軍隊先是殲滅了叛軍的伏兵,又迂回到安祿山軍隊的陣後,與大唐軍隊夾擊叛軍,殲敵六萬多人,叛軍大敗。當天夜裏,受到重創的叛軍撤出了長安,大唐軍隊收復了長安。

在長安休整了三天之後,大唐軍隊直奔潼關,在潼關擊退叛軍,隨即接連拿下華陰、弘農、武關、上郡。面對唐軍的來勢洶洶,安慶緒將洛陽主力增援陜郡,兵力多達十五萬,準備與大唐軍隊決一死戰。雙方在新店遭遇,叛軍依山列陣、氣勢頗盛,最初郭子儀在第一戰中失利退卻,關鍵時刻又是回紇軍隊從叛軍背後襲擊,郭子儀再度率領大軍從正面攻擊,大敗叛軍,收復了陜郡。陜郡失利後,安慶緒自知大勢已去,帶著剩余的人馬放棄了洛陽,逃往鄴城,大唐軍隊乘勝收復了洛陽。

兩京收復後,回紇軍隊在洛陽大肆搶劫,安慶緒的部下史思明、能元皓、高秀巖紛紛投降,河東、河南、河北都順利平定。李亨看叛軍大勢已去,開始論功封臣,重整家園。

但是李亨的放松,給了安慶緒喘息的機會,安慶緒跑到鄴城,招集了舊部六萬余人,準備東山再起。

在擁有六十萬大軍的情況下,李亨再次向回紇借兵三千,隨同各路兵馬圍攻駐守在鄴城的安慶緒,但基於郭子儀之前立功過高,這次戰役沒有讓他當總指揮,只派了一個不懂軍事的太監魚朝恩監督全軍。沒有總指揮的大唐軍隊將鄴城圍了個水泄不通,安慶緒破城在即的時候,史思明再度反叛,率領十三萬大軍增援鄴城。史思明大敗六十萬唐軍,各路人馬紛紛敗退,郭子儀損失慘重,只剩下三千人馬退守洛陽。

史思明進入鄴城後,殺掉了安慶緒。他分兵四路南下,重新奪取了洛陽,代替郭子儀擔任天下兵馬副元帥的李光弼退守河陽,抵擋了史思明的進攻,並攻克懷州,生擒史思明的大將安太清。史思明沒有被大唐軍隊消滅,反而被自己的兒子史朝義所殺。史思明一死,叛軍陷入了內亂,開始四分五裂,已經無法再組織起大規模的進攻了。

李亨面對突然轉變的戰局還沒來得及反應,他的兩個兒子就為爭奪皇位開始大打出手,宮廷的內亂讓李亨受到了驚嚇,不久後就病逝了。太子李俶即位,改名李豫,成為了唐代宗。